第 83 章 敬上神书!(2 / 3)

,我真的不觉得自己会干这么嚣张的事情,虽然不怕,但是…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他不太懂,明明只要当时的自己下一道命令就好,为什么还要叫元鸿写这一篇文,难道就为了嚣张一下?好气一气当时骂自己的那些人?

天上古古笑的没心没肺,语气要多肆意有多肆意,还打趣着说起。

【当时的神昭大帝是嚣张啊,但是偏偏元鸿硬是死拉着不让。】

【他觉得这对神明未免太过不敬,生怕天降灾祸于大宸,于是最后两人一番拉锯,元鸿修修改改,硬是造出了现在的这一版‘敬上神书’。】

【历史上记载神昭大帝看了元鸿改完后的这篇文时,只皱眉叹息,一句好评都说不出来,但也没有再让元鸿改了。可

() 以看出,神昭大帝虽说不是很满意,但是没办法,谁叫他自己写不出来更好的呢,也就只能认了。】

至于为什么是让元鸿写,而不是让其他人来,可能是因为元鸿文圣的称号分量足够重。

“白芷,添茶。”

为了掩饰尴尬,萧临渊淡声说了一句。

静立在一旁的白芷立马回神,为萧临渊续上新茶,眼神不时看向萧临渊。

迟疑了一下,她问:“殿下不信鬼神?”

或许世间真有神明,但是这个位面连可供修炼的灵气都近乎于无,又哪来的神仙鬼怪?

萧临渊没有与她多说什么,只问,“你见过吗?”

白芷摇头,轻声答:“没有。但世人都信这个。”

只有萧临渊,他不一样。

大逆不道,又不惧人言,大大方方的展示他的叛逆,好像哪怕与全世界为敌,也无所畏惧。

“信则有,不信则无。”

白芷眼神疑惑,从前她就觉得萧临渊是不一样的,现在还是这样觉得。只是她听不太懂对方此刻要表达的意思。

思索了一会儿,想不通便索性不再想这些。

【和柳尚在自己写过的那么多篇赋中夸神昭大帝不一样,元鸿也赞赏他,只是很少在自己的赋文中表露这种感情。相反,和柳尚写萧临渊这个皇帝做的有多棒、极尽夸赞不一样,元鸿赋文中凡有提到神昭大帝的地方,更多的像是在写萧临渊是个怎么样的人,实事求是,客观而冷静。】

【所以,这大概也是有人在看过柳尚的文章,再来对比元鸿写的,总会让人心里觉得,他是不是对萧临渊有什么意见?】

古古提出疑问,笑笑后作出解释,【有专家和官方给出的见解是,元鸿圣人之心,看待万事万物都一样,再加上他年纪阅历摆在那里,所以可能比起柳尚这个半师半臣的人看待萧临渊要少些滤镜。】

【不过,正是拜他这足够客观、平等的态度来看神昭大帝,倒是给我们现代想了解萧临渊的人,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研究角度。】

【元鸿是昭元六年去京都和柳尚共编天下大典的,期间呕心沥血,伏案工作了十几年,才算完成天下大典的编撰工作。】

【前头咱们讲过,神昭大帝登基第二年就开始了科举制度。第四年,他曾在青槐济三州大设学堂,普及文化教育,不分男女,不问出身,不收取分文学费,鼓励提倡百姓读书。】

【四年前,他可以因为朝臣反对、自身实力和国力不足等方面考虑,只在这三个州推行这个政策。但是四年后,在大宸国力高速发展下,终于没有任何人或事能阻碍他要做的事。】

【昭元八年,他开始正式在全国推行大宸万民入学制度,让全大宸人人都能有机会读书,有学堂可以上。】

【我们把历史上的这一年,称作文、更、之、变!】

说这段话的时候,古古比任何人都要严肃认真,这是他对历史的敬意,也是对伟人的

崇敬。

景德帝闻言冷哼,却照旧说不出任何反驳之词来。

二皇子和太子等人也是反应不一,有不屑,有苦笑心酸。

“十一弟身具大才,不枉后世夸赞。()”

古古说起来可能只是寥寥几句话,但若真要做起来,又岂是一朝一夕就可达成的。

不仅考验帝王统率全局的能力,还要张弛有度,更要不缺支持他的人手,非大魄力者不可成,可能换个能力平平的君王一辈子也办不成这事儿。

从政令下达,到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不是短期时间能达成的,但总要开始做。

六皇子设身处地的想了一下,单论一个开头就不容易。

不信你让景德帝现在在朝堂上宣布让普通百姓入学看看,头一个站出来的官员会说朝中经费不足,第二个官员会站出来说缺人手,第三个官员会站出来提问若人人都上学去了,那田间的农事该怎么办?

第四个……

第五个……

总之,方方面面的困难都出来了,但要解决却很难。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大概就是古古之前说的,萧临渊当政后于各方面都做出改动的原因。

殿下,给谢公子的礼已经偷偷回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