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祖逖之死(2 / 3)

来说要容易的多。

因为汉书只是把人数淘汰剩下来千人左右,大约是三取一。

而最后的伦策则是把人数淘汰到三百六十人的周天之数,也一样是三取一。

可以说,论起淘汰比例,第一题九章算最残酷,接下来第二场考得就是汉书了。

对比起九章,汉书的难度直接就下降了一个档次。

第一题:“汉王辍饭吐哺,曰:“XXXXXXXX!”令趋销印.”填写好这几个字就好。

基本上凡是背诵过的汉书的人都松了一口气,马上把“竖儒几败乃公事”写好。

看吧,第一题非常简单,所有人马上信心满满,投入到下一题之中。

第二题,景帝顺利平定七国之乱传承给武帝一个统一的大汉。

&t;divtentadv>“请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写一篇三百字的评论,详细论述晋廷没有吸取景帝教训,结果因八王之乱导致民不聊生,硝烟四起,以及大汉三兴的必然性。”

总而言之,所谓文科,本来就是不懂可以乱写,只要言之有物那就可以了。

第一题,就是标准的记忆力筛选题目,标准的送分题。

刘泰表示,连第一题都过不了的,那就不用去看

毕竟自己招募的这些官员,肯定是从最小的将仕郎开始做起,记忆力的强大,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涯肯定不会有什么坏处也就是了。

第一场的九章比拼的是逻辑能力,第二场汉书比拼的就是细节,积累和字本身。

就好像学霸跟普通学生间的分差是数学,而学霸跟学神之间的分差就是语文一样。

不过,九章是贴出正确答案,而第二场汉书则把考第一的那位贴出来。

名叫荀志,是荀绰的儿子,跟荀绰也一样立志写史书的家伙。

随着第二场考试过去,举子们有的为自己选入而欣喜,也有人为自己落榜而遗憾。

当然,对荀志这种拿到了第一名,甚至能作为标杆的人更让人充满了羡慕嫉妒。

因为他们隐约听到风声,作为第二场的第一名,第三场后就注定被录取的,虽只是汉书一科,却也多少有几分夺尽同辈风采的感觉。

不过,所有通过了第二场考试的学子们,却也没心思再去谈论什么了,马上便进入到最关键的第三场考试。

经过第二场考试筛选后,只剩下了一千举子,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这一关过去了,那等待自己的便是通天大道。

因为大汉朝廷已说明了,这三百六十人将会进入到殿试,殿试只是重新进行排名,不会再进行筛选。

对进入冬日后,就抉择残酷命运的举子们来说,他们终于见到了命运的尽头。

所以这时候的他们深吸一口气,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荀志算是最从容的,因为他从荀绰那里已知道,自己只要四平八稳的写出一篇伦策,自己就会稳稳入选这三百六十人之一,这是他汉书第一的荣耀。

褚裒虽知道这次考试并不容易,但不论怎么说,至少九章和汉书两关算是过去了,接下来自己的目标便是伦策,无论如何要争一争头名。

就好像荀志从荀绰那里知道消息,褚裒也从自己堂兄那里获得到更具体的消息。

就是三场考试的榜首,实际上都会被直接录入到殿试前二十的成绩中,算是保送之人。

对比起这两个官二代的踌躇满志,王度与郑略却在相互鼓励,因为一个是寒门出生,一个是来自黄河对岸,他们都非常清楚,接下来这关对他们来说,就真的是最重要的一关了。

过去了自己便是能够出将入仕,过不去,下次的机会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所以,两人依依惜别后,便马上投入到第三场的伦策考试中,这次的考试题目是昭烈!

这题虽然超过了汉书的内容,但就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只要对历史有所研究的学子都非常清楚,这扑面而来的便是统一天下,还于旧都的沧桑。

所有人飞快的开始按照自己的办法开始写起伦策来,基本生取得都是还于旧都的意!

很快第三考也很快考核完毕,而第三考考官在统一收卷后,看着众人道:

“诸位能过前面九章与汉书两关,已是千里挑一的俊才。

纵然没位列周天之数,也可以凭借自己进入过两关的成绩,直接前去军史府报到,成为见习军史。

见习军史虽非九品之列,但却同时拥有军功与教化两种功勋,算我文臣序列中晋升最快的,定然不会埋没诸位!”

听到这话,对世家出身的人来说,自然没任何兴趣。

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制定规则与利用规则,跟底层那种路摸爬滚打攀爬到规则巅峰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但对一些寒门出身的人来说,军史体系就是一处不错的去处了。

毕竟经过前面两轮的考试进入到了这一千名,在军史体系中是能直接授课汉书的。

而只要能授课汉书,就算熬资历熬三年,就能成为正式军史,就是从九品了。

不要看军史的品级低,军史所在的军队只要立下团体功勋,那军史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