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小妹特别会来事。
嵩环美只在一边笑笑。
“爹,我也要一张……”小弟跟着小妹会数到一百,还认了不少字,也要提前上学。
“行。”这是小儿子,阿爹阿娘自然会多疼两分,反正木材不要钱,大儿子也要多练习练习木工活。
皆大欢喜。
……
冬天到来之前,小妹自己捡了很多木柴,又想了一个省柴的法子可以自己睡一屋(让小竹马帮她改了炕,就热个炕头)。
嵩环美却不想这般折腾,抱上自己的被子去新屋跟着大姐睡,大姐是个爱干净的姑娘,温柔体贴,非要让她睡暖烘烘的炕头。
整个冬天,嵩环美跟着嵩娘和大姐进了几回深山捡松子和榛子等山珍,深山有狼群有野猪群,一般情况下不能进的。
想进深山,村长会与附近几个村联合起来,猎户们会带着青壮年去打猎,剩下的老弱妇孺便在外头。
猫冬时,嵩环美就跟着大姐学习如何缝衣如何做鞋,她偷偷给自己缝了一件兔毛小背心,一双露半截手指的毛线手套。
……
1956年9月1日。
一开学,小妹便跳级了,与嵩环美一样成了三年级的小学生。
嵩环美不想出风头,时间又还够够的,便按部就班的,哦,她是想上中专(初中三年,中专三年),这个不花钱还有补贴,还包分配呢。
小妹聪明又能干,嵩环美挺有压力的,好在她成绩也不差,还是双百。
就是如此,同桌王小丹还是说她不如妹妹。
“是啊,我小妹过目不忘,是个小神童,她是要考大学的……”嵩环美点头,不让这个同桌挑拨她们姐妹之情。
“你呢?”大学啊,想也不敢想呢,王小丹大眼瞪圆了,小声问。
“念书太累了,我啊,先考上初中再说吧。”嵩环美可不敢说要考中专,这个时期中专比高中难考的多。
“我也是,只要考上初中就行。”王小丹所在的王家村与嵩山村隔有些远,骑自行车也得半个多小时呢,她爸爸是村长,本来可以在王家村小学上学的,为了这边更高的升学率才过来的。
小妹带着竹马一同跳级过来,把整个三年级都带动起来。
三年级老师是那位返乡许知青许老师,他还不到三十岁呢,当然他是被迫返乡的,他本是大户人家出身,是个大学生。
在城里没有背景,岳家只是工人家庭,也依靠不上,他又不会讨好领导,才被返乡的。
许老师还是有理想的,他与城里妻子和平离婚后,一直没有再娶。
经过了这一回的挫折,许老师内心成长了不少。
这一回,许老师在这三个好苗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与校长私下一沟通,想教个全县第一出来。
校长是想在上头拨点钱下来,把土坯教室变成红砖的,而许老师是想调去县城。
很明显的,老师对他们开始严厉起来,老师右手教鞭,左手道理。
严厉是有用的,班级期终、期末的平均分很漂亮。
小妹也在班级上说,初中生可以进城当工人什么的。
……
可惜一进入1958年,有一半学生吃不饱,不来上学了。
那一半学生大多是外村人,近的步行半小时,远的要一个多小时呢。
不过饥荒过后,他们都重新拿起了书本,重新参加了升学考,考入了初中。
嵩环美他们十几个同学一起考进了县城中学,这个成绩很漂亮了吧,可惜这一年的年景很差,去年下半年便开始干旱,秋收减产,可公粮却只多不少。
因此,校长和许老师谁也没有达成目的。
这个时候,县城领导们只想着去哪里搞到粮食,粮食,粮食(大约是作者设定吧,五八年开始便有人被饿死了)。
唉,老师们的口粮也不够吃的,还贴心贴肺的对他们,着实不容易,嵩环美悄悄的给校长和许老师送了豆类和鸡蛋,补补身子吧。
……
小妹也没有学过小语种——俄语,便早早带着大家,跟着二哥学。
这里的大家,指她,小弟,小妹和她的小竹马。
嵩环美不知道中考有没有俄语,因为她记得1960年,中俄就开始交恶了。
嵩山村因为有小妹和小竹马在,日子不如往年,却也没有饿死人。
嵩家还是能吃五、六分饱的,水饱。
不过,嵩环美是真的不知道小妹用了什么法子?不光帮了嵩家人,还帮了整个嵩山村的村民。
1961年年初,干旱过去了。
十五岁的嵩环美和十三岁的小妹已经是县城中学初三生,十一岁的小弟在上初一。
而十八岁的二哥连续落榜,还在初三复读呢。
嵩家一下子出了四个初中生,总是要被人高看一眼的。
今年嵩家三兄妹,要一起参加中考——
嵩环美第一目标是市里的卫校;
小妹和小竹马第一目标是省城第一中专,小妹选择了会计专业,她的竹马选择了热门的机械专业;
而二哥,依旧是高中。
家里头,二十二岁的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