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再给你加演三场,你看如何?”
刘主任没想到苏禾禾允诺的这样大方。
他惦记的只是每轮的首场演出,而苏禾禾却又在别家的排期内,又给他加了三场,这可赚大了。
由此他更知道了,苏禾禾这人要比想像的还要慷慨大气。你给她一分,她必加倍回报。
这事儿就这么说定,刘主任这边腾出库房,苏禾禾那边马上安排一半人搬过来。
刚好歌唱和舞蹈各有一位指导,苏禾禾准备让丛敏丽带着舞蹈队,汪指导带着歌唱队,一人占一个排练室。
外出表演还是分两个梯队,但练习时一起,并不影响。
舞蹈队有录好的曲子就可以,录音机加手风琴暂时可以应付一阵子。
这样就决定丛敏丽带着舞蹈组的人搬到新华影院这边。
而汪指导带着歌唱组和鼓乐组还留在军总排练室。
小品这块儿,到时也按排练室分组就好,并不影响。
分配好了,汪指导和丛敏丽就一起跟苏禾禾提,现在苏禾禾和她们俩都被喊“指导”,这样太没主次。既然都分了组了,她们就改成“汪队”和“丛队”好了。
知道她们是想向外人突显自己当家人的地位。
苏禾禾虽没所谓,不过想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改变也是有必要的。如此就按两人说的改了称呼。
既如此,干脆都细化一下。
演员们不算汪队,一共是三十八人。分成两个表演队,一队和二队。
苏禾禾进行了一系列列任命:一队由霍宁和谭立民任队长副队长,孙志武和周晓楠调到第二队做队长和副对长。而丛敏丽和汪指导则升一级,改称“丛主任”和“汪主任”。
丛敏丽和汪指导一天之内连升两级,孙志武他们都闹着过来给两人道“恭喜”。
这样内部细化,职责分明,整个队伍更正规严谨了。
两个表演队,苏禾禾这个当家人当然要一碗水端平。
比如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一队还是一块票价的三场演出,每人每周收入六十。
二队已经水涨船高,二块票价的两场演出,每人每周就是八十块,两边有二十块的差价呢。七周下来就是一百四十块,不小的数目了。
而一队的人可是最早最坚定的来和她打江山的人,在苏禾禾心里更重些,她更不想亏了他们。
所以之前才有她让两个队把两套节目都练好的要求。
这样外地的七周演出,苏禾禾准备二队演四周回来,剩下的三周一二队互换,公平公正,皆大欢喜。
她这样一宣布,一队二队都没异议。
一队的人都明白苏禾禾的用心良苦,这样不用争不用抢的感觉太好了。苏指导永远值得相信。
二队的人也一样,觉着苏指导还是那么公平公正。啥也不用说了,好好表现什么都会有。
——
搬到筒子楼这边干活也方便了,苏禾禾上周日回来安排的表演服,朱巧玲和钟媛两个人已经赶出来了。
这次换了风格,演出服和道具,总共花了一千多一点。外地的两场演出费用就出来了。
之后三个月内,两个队一起给她挣钱,苏禾禾专等着大把入账就好,前期的投入就不算什么了。
不算不知道,苏禾禾觉着自己赚得有些太多了。
之前按二十人一队,她一场演出能赚245块。可实际上现在是十九人一队,再加上丛敏丽和汪指导只跟着一支表演队核算,所以一队她反而多了二十块,是265块一场。
而二队翻倍,则是530块一场。这样两个表演队加一起,她月入足有7410块的收入。
这可是1978年呐,惊人的巨款了。
这辈子,苏禾禾还是喜欢赚钱,却没再把钱看得那样重了。
表演队的人是她认可的多年战友,绝不是什么赚钱的工具。
她自己发家之余,也想让他们跟着更好。
但票价翻倍后,演出费跟着当然也要都翻倍了。普通演员们一场就要四十块了。是别家根本不敢想像的数目。演出费她暂时不想再加高了。
而且她这边随着正规起来,各项支出和费用肯定会不断增多。
但目前这些钱她也不准备全揣自己包里,她决定提高福利待遇。
一个人按每天一块的标准给餐补,这样四十个人,一个月会花掉1200块。
再加上外地演出的车票和住宿,也得差不多七八百块。
两下里去了近两千块,苏禾禾心里舒畅多了。
苏禾禾不知不觉中,早已成了上辈子她绝不可能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