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29)三合一(3 / 6)

小姑子。

一早起来,昨晚上把孩子卡住的那家人就来了,带了不少东西,人家救了孩子,昨晚来不及,总得表示表示不是。从巷子那头走到这头,满巷子的人就都知道了。

有几个夫人出来倒泔水,就凑过来听闲话。那孩子奶奶说的有声有色的。

就有隔壁的老太太,年纪都该在八十往上了。儿孙不算孝顺,跟小儿子一个院子住的,但老太太一个人住在后面的老房子里,屋子里有锅灶,她一个人住一个人吃。大过年的,团圆饭也没老太太的份。

这会子老太太搬了凳子在外面坐着等着晒太阳呢,人家说她也听着。等林雨桐出来泼水,就出声叫林雨桐,“……是城里的先生不?”

老称呼里有把大夫叫先生的。

林雨桐应着,把盆子顺便往门边一靠就过去,“老太太,是哪不舒服不?”

老太太很干净,头发一丝不苟,衣裳干干净净的。林雨桐就看老太太的气色,气色还真不错。现在还真是这样,越是儿孙孝顺的,啥好吃的都舍得给老人买,叫老人吃的,往往老人的身体不怎么好,血压高,血脂高,好些病都是吃出来的。反倒是这些没人管的老人家,身体好的还挺多。吃的不好,粗茶淡饭的,没毛病。不用人伺候,啥都自己动手,哪怕是做的慢吧,但自己在活动,人家瞧着就精神。

这位老太太就是,气色还不错。林雨桐伸手搭脉,然后就笑了,“老太太,您是高寿的脉象。您努力努力,保养保养,不说百岁的话,到了您老九十大寿的时候,我给您老拜寿。”

老太太今年八十四了。

有句老话怎么说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孔子虚岁七十三去世的,孟子虚岁八十四去世的,一位是圣人,一位是亚圣。人们认为连圣人都过不了生死这一关,那么普通人过这一关就不容易。

这句话流传的很广,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七十三八十四的由来。

老人只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年龄越是靠近这两个时间点,心里就越是害怕。

老人家胸口堵的慌,这是吓的。一说能过九十大寿,她这心就落到实处了。

果然,老人家眼睛一亮,“神医……你这一搭手,我都觉得好多了。这几天胸口满的,涨得,像是堵着啥东西,我才说瞧我有几天好活的……”

“您老身子康健着呢。”林雨桐就道,“就是腰和膝盖不咋好了?腰疼,膝盖疼,是不是?”

是!是!是!

这边说着话呢,边上说热闹的就围过来了。

老太太还问,“你听你婆婆说了?”

牛爱群在边上,“老婶子,我跟孩子说这个干啥呀?您老这病……我从嫁到尹家,就听您说腰疼腿疼的……这都多少年了?”

疼是常态,不提都忘了。你儿女都不记得,邻居也有自己的日子过,谁记得这个。

老太太就说:“……是了,三四十年了……离了止疼片不行……我才说问问你,你们医院有没有过期的止疼片,不要钱的,给我带点……”

“有!”林雨桐说着就叫四爷。

医药箱在后备箱,很多东西都是常被的。有自己做的丸药,她拿出来叫牛爱群找了个不用的药瓶,数了十粒倒进去,然后递给老太太,“您拿着,这个每天吃一粒,早起就吃,连吃十天。”

“不能多给呀?”老太太盯着林雨桐手里的瓷瓶。

“这个多给您也没用。”林雨桐顺手就给收了,“那十粒您先吃着。”

边上人一看人家的那瓶子就觉得东西贵,说老太太,“老婶子,人家孩子没要钱,不是人家的东西不值钱。这些您吃着,要是不疼了,再说。以后就是咱村的媳妇了,尹家又跑不了,还怕找不见……”

老太太也不应声,大概是还没吃早饭,拿回去吃药去了。

这边说闲话的人还没散呢,老太太利利索索的给出来了,端着一碗鸡蛋,大概有七八个的样子,“……先生的本事大……才吃了……都疼的好点了……还疼……但不跟针扎似的……”

走路是利索了。

隔着几家一五十来岁的婶子,跟牛爱群差不多岁数,看得出来两人关系不错,这会子也觉得有点意思,就问林雨桐,“我这吃东西这两天觉得咽的不利索……是不是上火喉咙肿着……”

边上的人就道,“肯定是肿着呢。屋子里生炉子,睡热炕,我这嗓子一冬天都不舒服……”

那个说,“熬点冰糖雪梨……放点干橘子皮……天天晚上当水喝,顶用的很。”

这婶子就说,“熬了一冬了,也没见好。咽炎药,消炎药啥药都试了,也没用。”

“别烧炕算了,这边用药,那边还睡炕,肯定好不了。”

你一嘴的我一嘴的,林雨桐心里就咯噔一下,抬手搭了脉就放了。

这婶子就问:“有啥偏方没有?”

“有!”林雨桐说着,就道,“等会子我开方子,叫尹振给您送过去。”

成!“只要有方子就成!”

说着话,就都三三两两的散了,该吃饭了。

四爷这才问桐桐,“啥病?”

牛爱群吓了一跳,“不是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