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145(5 / 6)

摆手:“正好我也有工作,一起走?。”

两人的方向不同,出了门就各自骑自行?车,分开走?了。

***

翌日,新的省报摆到了办公?桌上?,余思雅进?门就看到头版头条又黑又粗的一行?大字标题“劳动不丢人”。

她拿起来一看,这篇评论文章比她昨天看的初稿内容丰富了许多,而?且文笔更犀利老辣。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劳动不丢人这一观点,而?且还从资本论出发,阐述雇工才?涉及剥削,这些小贩只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事事亲历亲为,也没哄抬物价,甚至卖的价格比商场还要便宜,完全应该予以支持。

看完后,余思雅觉得文人的笔杆子可真?是厉害,有理有据,而?且观点明确,既有理论,也有数据和事实作支持,不服都不行?。

不过嘛,就是这风格不大像路明惠的。

余思雅看了署名,果然?不是路明惠,而?是由省报总编的名义发的评论文章。

毫不意外,这篇文章肯定会引起新一轮的热烈讨论。

余思雅放下报纸,又打到了省报,然?后发现,对方竟然?在通话中。

她又等了一会儿,再次打过去,还是在通话中,直到半个小时后才?拨通了电话:“路主编,你?们今早的业务还真?是繁忙啊,半个小时才?打进?来。”

路明惠的声音听起来挺轻松的:“余总看今早的头版头条了吧,很多人看了这篇文章打电话到省报来各抒己见。还有人

表示要写信过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余思雅笑了:“看到了,你?们这文章真?不错。”

路明惠也挺意外的:“是啊,我也没想到总编会站出来支持我。这文章是他润色修改的,为了增加影响力,也为了减轻我身上?的压力,所以这篇稿子以总编的名义刊登的。”

省报总编是省城有头有脸的文化人,在高级知识分子这个圈子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由他出面效果确实会更好。

余思雅高兴地说:“那得好好谢谢你?们总编。”

“嗯,我们报社还准备从读者来信中选择一两篇具有典型意义的刊登,不管是反对的声音,还是赞成?的声音,都可以一起争辩。不是说真?理是越辨越明的吗?”路明惠意气风发地说。她仿佛又回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状况,激情澎湃。

余思雅含笑点头:有道理,那我等你?们的好消息了。”

挂断电话后,她的心里的激动情绪还没平复。事情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了,她相信,这件事一定能?成?。

与此同时,向厂长也看到这篇评论文章。

能?当上?几千人大厂领导的,无不是资历和能?力都不缺的,而?且政治敏感度也不低。

“这省报最近变得激进?了许多,这么蹦跶就不怕吗?”向厂长捏着报纸嘀咕。他怀疑这里面有上?面的授意和支持,不然?省报怎么这么大胆,一篇文章比一篇文章犀利直白。

如果真?的这样,那他也要寻思着有没有机会好好表现表现。向厂长才?四十多岁,年富力强,距退休还有十几年,自然?不甘于?一辈子就呆机械厂就完事了。

但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似乎机会就摆在了面前。

可这事风险也是很大的,万一他猜错了,恐怕这机械厂的厂长也当不成?了。

向厂长犹豫不决,心里天人交战,半天都没想好到底该怎么做。就在这时,秘书来通知他说,拖拉机厂的邹厂长来访。

向厂长连忙让秘书将人请进?来。

拖拉机厂的规模不如机械厂大,但拖拉机是个实打实的稀罕货,是目前国内公?路运输的主力之一。两个厂子也经?常有合作,算是老熟人。

“邹厂长,

什么风把你?刮来了,快请坐。”向厂长热情地招呼走?邹厂长。

邹厂长坐下笑道:“哎呀,老向,咱们都老朋友了,你?还这么客气,坐,我今天来找你?是有个事想跟你?商量。”

向厂长点头:“好,老邹你?说,什么事。”

邹厂长愁眉苦脸地说:“昨天的会你?也参加了,高市长让咱们这些企业要担负起责任,增加工作岗位,帮助年轻人找到工作,解决他们目前工作难的问题。可咱们拖拉机厂是什么情况,你?知道的,原材料不够,目前生产进?度很缓慢,厂子里效益连年下滑,经?常问市里要钱,再招工人怎么养活啊!”

向厂长像是碰到了知音,跟着点头说:“可不是,老邹,咱们也一样啊。都说我们机械厂是大厂,可厂子大,要养活的人就多啊,每年的效益摆在那里。咱们连职工子弟的工作都没办法完全解决,怎么吸收社会上?的无业年轻人,哎!”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是倒苦水,诉说有多不容易。

这也是实情,厂子大,意味着职工多,职工多,职工子女更多,家?家?户户一般都好几个孩子,两个以下的少得可怜。这也是意味着厂子要不断地扩大规模才?能?给多出来的这部?分人提供岗位,可现实是机械厂的效益一年不如一年,有时候还要财政补贴,哪里有钱扩张啊。

“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