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来天过去,祝安安已经完全适应了家属院的生活。
邻里之间也更加熟悉了,属于要去哪里都会站在对方院子外面喊一声要不要一起去的程度,也能手挽着手凑在别人家跟前一起看看热闹。
不出去的时候,祝安安就在家里教小孩写字或者折腾她那些草药,用不上的就先炮制好放着。
用得上的就被她捣鼓成各种东西,比如洗头发的药水,她虽然没有脱发的困扰,但是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哪个女同志不喜欢呢。
以前在大队的时候,没时间搞,要上工要学习要收拾家里,两个小孩能帮忙干的活有限,大部分都还是得她自己来。
在这儿就不一样,不用上工,有的是时间。
工作的事情她暂时也不是很着急,不说秦岙的津贴,她自己也是有钱的,没有到坐吃山空的程度。
关键是着急也没有用,岗位就那么些,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有很多来了好些年都还没有工作呢。
而且像一些要求不是那么高,谁都可以干的工作,基本也轮不到她,一般这种会考虑先来的军嫂。
她才来了十来天,实在是没必要急,就跟孩子的事情一样,虽然说好了这一两年生,但是谁知道什么时候能来呢。
不用工作她其实也没有觉得无聊,这边气候饮食特产啥的,都等清塘大队那边有很大的差别。
她没事的时候还跟着林嫂子学了不少,比如像炒米子这种东西,她以前都没吃过。
要把糯米蒸熟晒干,然后拿细砂或者黑沙来炒,干的米粒会在炒热的沙子中膨胀,跟爆米花差不多一个样子,但是不会爆开。就是大了好几倍。
炒好以后装起来想吃的时候,拿开水一泡,加点白糖就是一碗早饭了,方便得很,能放的时间也久。
这边好些人家还会炒茶叶,都是在山坡上自己采的茶叶尖尖,无情铁手在锅里翻滚好几遍,再晒一晒。
成品很清香,拿来泡或者煮奶茶都很好喝。祝安安什么都想试一试弄一弄,忙得不亦乐乎。经放的东西弄好以后,还可以往自己婆婆和小双那寄一点。
这天下午,祝安安炒完一锅炒米子,家里的糯米也被她用完了,细粮的存量也算不上特别多。
不过林嫂子上午的时候来过,她们说好了明天要去市里,到时候刚好可以
去粮站看看。
这附近的公社实在是很小,虽然有粮站菜站供销社但没啥东西,卖的也只是火柴盐醋这些,还经常一上货就卖空,要买糖啊布啊或者其他的就只能去市里。
祝安安来了这么些天,还没去过市里呢。
之前从火车站回来的时候倒是路过过,但是大晚上乌漆嘛黑的,她啥也没看见。两小孩也没去过,所以祝安安决定带着一起去看看。这边离市里还是有点距离的,要出去都是蹭后勤部的采购车。
第二天,一大早。
知道今天要坐大车车出去,俩小孩都醒得格外早。
上一次坐小汽车的时候,小石头睡过去了,醒来的时候可惜了好久,虽然后来看到了,但是看到跟坐怎么能一样呢。
这一次要坐比小汽车还大的车,都开心得不得了。
小孩夏季的衣服祝安安都给做了两套新的,小石头除了上次的短衫背带裤,还有一套短袖短裤,长度就到小腿肚子。
小然另外一套也是短袖短裤的组合,小丫头觉得穿裙子跑来跑去的不方便,有一条好看的就够了。
祝安安在很多时候都是很尊重小孩意见的,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随他们去。姐弟三人换好干净衣服后,又穿上了同款凉鞋。
这鞋子来的第二天就穿过,还是自己婆婆亲手做的。鞋底是布的,脚背和脚踝处的鞋面带子是拿秦岙寄回去的那块皮子的边角料做的。
皮子有些地方不规则,裁下来以后,自然也不可能扔了,虽然它东一小块西一小缕的,但是这么难得的好东西呢。
祝安安当时就看着自己婆婆研究了一会儿就给拿来做了几双凉鞋,很好看也结实得不得了。跟后世那种下雨天一脚滑出去,四个接口直接断三个的那种,一点也不一样。
祝安安从卧室里拎了一个小布袋子出来,然后背起一个干净的背篓,领着弟弟妹妹关上院子门。刚想去隔壁喊一声呢,林嫂子就从旁边出来了,后面还跟着光头和他姐姐。
十四岁的小姑娘已经长得快跟她妈一样高了,说是在市里读初中,暑假就天天窝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儿。
林友瑶往祝安安那边的方向走了走, "等会儿小夏吧,她估计又被她家小的那个缠住了。"
唐小夏还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小姑
娘随了外婆,没事儿就喜欢哼哼唧唧掉俩滴眼泪,不过倒也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祝安安跟林友瑶挨在一起才说了两句话,唐小夏就跑来了。
林友瑶好笑的语气, "急啥呀?还没到时间呢,车又不会走。"
唐小夏喘着粗气摆了摆手, "躲我家那个小的呢,哭得我脑仁疼,幸好我妈今天来了,不然我肯定去不成。"
祝安安牵着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