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安然真心觉得如今京城沸沸扬扬和他无关, 连同朝堂文武之争亦然。
他是真没想过没有想到送过的这些臣子们这么能搞事,就连一个门神像都能搞出一些争斗来。
但是于他来说这纠纷也没什么意义呀, 多大点事。就跟财神爷一样, 搞个文门神和武门神不就得了,他记得现代就有包拯门神和岳飞门神呀, 这就证明的确有这个习俗。
武定国, 文□□,一个国家文武二者均不可缺, 小孩子才做选择, 作为成年人当然是都要啦。
夏安然的表态明确, 众人便看向了赵祯。
宋朝的帝王朝服并不设珠串阻挡,年轻的皇帝的面容和表情清楚地暴露在众臣子面前, 他面上带着几分不经意, 似乎并不知道方才那一番是朝堂的文武斗争, 只当做是寻常议题一般,见众人目光投来,只随意得点头应了平南王所说。
然后帝王二话不说直接将议题推进到了下一个,姿态十分惬意,似乎完全没有看到方才乌眼鸡一样的文武大臣。
但还没等臣子们有所表态,便被下一议题吸引了注意力。
下一个议题便是——谁为文首,谁又为武魁?
武魁被定下的速度很快。
若说拱卫赵氏江山,武将迄今为止毫无疑问当属杨业为首。
他自己、儿子、孙子、曾孙子每一辈都格外给力, 曾孙子还刚刚科举中了探花。
另外几家面上憋屈, 但对于杨业此人夺魁大家都并无太多的意见, 没法子,本人给力,家族也给力,拼不过啊。
纠纷发生在文臣之上。
无论是才华品行,亦或者是治世之才,要选择一个最有名的武将,当然首选建功立业,斩杀外敌,护佑江山,而要选择一个最优秀的文臣却极难。
文人相轻,看先辈的眼神,亦是难免总带着批判。别看这些文人们平日里头表现得尊敬先贤,但他们在批评前人的时候,互相打嘴炮的时候可刻薄啦。他能连某某大臣的妻子的侄子做过什么事儿都给你扒出来。
众多武将默不作声的缩在后头,伸长了耳朵在那听八卦。
赵祯则是面面色淡淡,此情况显然在他的意料之中,等到众位臣子互相爆黑料,斗的差不多了,赵祯才故作不知得轻咳了一声将范围给缩小,只论臣子本人,不论其家室如何。
如此又足足吵了小半天,最后众人才勉强将大宋朝第一位公认的文臣首给定了下来,正是赵普。
其实严格来说,赵普应当也不算是纯粹的文臣,毕竟这位识字不多,论才学,朝堂上的众人都可以甩他几条街,但是关键是赵祯的态度表现得非常明白,他选的是文臣,而不是文人。
一个臣字便将重点说明。
宋传了不过四代帝王,如果能够说对国家贡献最大的文臣,又是已逝之人那便的确唯有推举这位了。
拍案定下后,文臣们表情立刻转为淡定,他们抖了抖衣服,吸了几口气平复心神,整理表情恢复以往老成持重模样,纷纷表示自己完全不介意这个。
虽然这次不能被选上,但是不代表以后不能被选上,当即就有臣子小心翼翼的试探了帝王的口风,是否要将这两臣子封神?
没错,华夏的帝王一直都有习惯将喜爱的前朝文臣武将根据自己的爱好分封神位的习惯,也有在其本身有的神位置上再给予加封,当然也有剥夺神职的。
这是中国独有的神话传统。
既然要贴大门口作为门神,这些臣子们的身份就十分重要,如果帝王将其加封了神位,那么他们就可以算作是和普通人并不一样,但如果帝王仅仅是将其作为优秀臣子的表彰和树立榜样,那就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够竞争上位。
门神拱卫民间平福安康的同时,他们也将享受到民间的祭祀。
中华传统注重于香火,而想要香火绵延不绝更是每个家族的目标。
除了家里头子嗣争气可以一路绵延下去不断宗,另外一个最靠谱的路子便是入国家的忠烈祠,王朝不灭自可享本朝香火祭祀,而到如今,他们发现又多了一种方法:那便是成为门神。
门神可是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供奉的,这香火数量粗粗一算,只怕是要比庙宇里头的那尊神还要多。
赵祯一时半刻之间没能体会到底下臣子的意思,先还是有些不解,待到明白时多少感觉到了些许哭笑不得,但是他转念一想便觉得这一个方法也是一种不错的正面表彰。
同时还能向民众之间宣传我大宋的文臣武将如何能干如何无畏,再将其事迹一路传播,说不能还能传出国境线,还有比这更好的宣传教育吗?
他挥了挥手,不妨三年换上一任,如果有表现特别好的门神也可以连任。
众臣子沉默了一下,心里吐槽了一句门神的表现要如何评判?但是此时竟没有一人提问,他们的最终目的已经达到,当然此时只会给帝王拍一场彩虹屁赞其英明,并且将此法夸得天下有地下无。
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情结束于仁宗皇帝向他们下达了加班的指令。
既然已经选好了今年的大宋好门神,那还等什么?赶紧去画画做刻板啊,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