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渐渐他发现宗室一些人胃口比他想的还要大。
至于他姐姐,当然是被人蒙蔽,他姐姐即使有错,那也不大要紧。
作为皇帝,自己并不介意姐姐如何。
再加上几个靠谱的臣子,总也能把这江山扶持起来,让他儿子接手的时候,不至于像他那时候,面对一个烂摊子。
可接下来的宗室,让他知道什么是蹬鼻子上脸。
而纪炀也给他很多惊喜。
纪炀确实不怎么忠心,但他又跟其他官员不同,他忠于百姓,他就是书上说那种为国为民的好官。
徐文柏见过很多好官,纪炀这样的,还是头一次见。
在几年的时间里,徐文柏不得不承认,太子身边有这样的人,其实也不错。
所以他在自己最后的时间,转了大方向,原本被他纵然给权的宗室。
只是他的姐姐,他的姐姐也没了。
即使她走的时候已经七十多,确实到了年纪,可他还是被沉重打击。
他越来越多时候,会想到很久之前的事,想到他的姐姐,想到他的母亲,还有那间逼仄的屋子。
他一病不起,病到妻子都喊不醒他。
梦里的姐姐并未怪他,只是说为什么不早点告诉她那些事。
可他还是很后悔,园子也好,什么东西也好,查别人也就算了,何必查他姐姐。
徐文柏又明白,倒不是查园子让长公主一命呜呼,是宗室那些人故意气她,故意挑拨是非。
而这些人又在他病重的时候来找事。
只恨他不能起来,没有力气下令杀了他们。
纪炀跟他娘子林婉芸又出现了。
林婉芸,是林敬源的孙女。
所以他信任她,管她什么药,吃了就吃了,走了就走了,病好算他赚到。
在吃药的时候,徐文柏感觉又回到年轻那会,他那会就是有这样的想法,才能给母亲报仇,才能夺得皇位。
就跟之前一样,他又赌赢了,他活过来了。
徐文柏铲出那些宗室,就跟他当年铲出很多皇兄皇弟一样,绝不留情。
他要给他儿子,给纪炀等官员,留一个好处理的江山。
虽然他又被骂了,暗地里肯定被骂的很难听。
但那又怎么样,他已经到最后的时候,所以他什么都能做。
到现在,谁还在乎名声那点事,再说他儿子还能让史书给他往坏了写?
徐文柏就发现了,纪炀趁着这个时候,趁着他想收拾人的时候,逼着有些世家跳出来,逼着他们开始有不好的心思。
这样就能趁这会收拾人。
徐文柏再次肯定,纪炀绝对不忠心,至少不忠于他们父子。
可他又是个好人,他看不得天下百姓受苦,也不会看着自己儿子被欺负。
他这样的臣子好也不好。
算他幸运,徐九祥是个被自己妻子养得很好很心善的孩子。
遇到这样的君主,算是一种幸运。
当然,徐文柏也知道,纪炀是故意这么做,故意让自己看清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对皇帝来说,不完美的臣子也没什么不好,好用就行。
武侯也是,他儿子不怎么好,孙子也太精了,比他当年精太多。
算他赚了。
徐文柏还是走了,他看着自己的妻子,看着自己的儿子。
以后的路,都是你们走了。
他做了能做的一切。
这个江山,这个天下,这个家,他都要撒手了。
纪炀看着皇上慢慢闭上眼,心里的感慨并不比其他人少。
这是个会杀人全家的皇帝,可他也是个努力的,对身边人用心的皇帝。
即使他对长公主的纵然害了许多人,也让人提不起恨,只是无奈。
皇上若是在现代,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不说他了,便是他爹的皇后,那位想杀先皇,然后扶持十七皇子登位那个,都能有一番成就,而不是守在后宫里再去害别人的孩子。
所以纪炀并不讨厌他们,只是可怜,只是觉得他们生在这样的时代。
有没有赢家他不知道,但他明白,靠着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快点发展科技才是最重要的。
那句话怎么说的,发展带来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
好在一切都在进步,就算偶尔有后退,那也只是偶尔。
他们这些人会再努力一点,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纪炀在昌盛四十二年送走皇上,又在泰安十二年送走了林大学士。
林大学士走的时候很安详,似乎早早知道他有这么一天。
早上起来,照例吃了碗清粥,喝了杯茶,然后写字画画。
唯一不同的,就是又去汴京城外游船,正是二月的时候,天气温暖,气候又适宜。
这让林敬源想到年轻时候的事。
他的父亲林探花,虽然是探花,却并不得重用。
在翰林院得罪了皇上的宠臣,又被扔到那时候的皇子所教书。
那会的皇子所,谁沾谁倒霉,里面势力错综复杂,谁都不知道哪个皇子跟那个皇子有关,谁也不知道会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