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清穿(五十二)(2 / 3)

轻力壮的猪姑娘使劲儿的散发魅力。

猪姑娘也不负所望,顺利从猪姑娘升级成了猪妈妈。

一旦猪催肥到了该出栏的时候,范婉就手起刀落,于是,众将士们一个个的既痛苦又快乐,不过,他们虽然累,但是心里头却很高兴,以前他们也是当兵的,但是那些官爷却拿他们不当人,跟着那群披甲人后头,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也就比那些买卖的奴隶好一点。

如今却是不同了,不仅吃得饱,穿的暖,甚至在这位范先生嘴里,他们成了‘最可爱的人’,甚至在巡逻时,还能遇到向他们敬礼的小朋友,那种从内心冒出来的满足感,不知该如何与他人说起。

当然,这样重新被征兵的人到底是少数,多数还是被范婉送去了采石场。

军队里更多的则是达楞征收的流民。

这群人有家人的,范婉就割了肉叫他们拿回家去,每个月还会放假三天叫他们将俸禄送回家去。

总之,面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政策。

这拿捏之术,范婉早已驾轻就熟,制度因人而异,也玩的贼溜,只是苦了铃兰与月亮两个小姑娘,她们每天熬夜加班,叫范婉每次看见了,都有种在压榨未成年的感觉。

不过,新兵上阵,到底叫人不能放心。

范婉也只能选择辛苦她们了。

另一边,利用胤禩的眼睛看着范婉举措的廉亲王,也终于从沉默中醒来,开始暗地里教导胤禩关于为政方面的知识,上辈子他作为廉亲王,能和胤禛斗智斗勇大半辈子,可见他的能力有多强。

只是再强,范婉如今的所作所为,也是他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他眼看着范婉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不知她到底有何目的,总觉得这女子所作所为,会很快被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给推翻,毕竟她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然而现实却总叫他震惊。

不仅没人对她不满,甚至走在街上,都能看见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

这到底是为什么?

廉亲王百思不得其解。

胤禩嗤之以鼻:【当然是因为我娘不拿自己当大老爷啊。】

【这话怎么说?】廉亲王表示他们爱新觉罗家也不多管闲事啊,怎么这些老百姓对朝廷就没那么信任呢?

胤禩背着小胖手,挺着小肚腩,站在城门口,远眺城门外箭塔上的纤细身影:【你瞧,你能想象咱们的皇阿玛跑到京城城门口的箭塔上站岗么?】

廉亲王蹙眉;【本末倒置,堂堂一国之君,怎可做这轻率之举?】

胤禩撇嘴:【我娘就做到了。】

【她不过野军首领,麾下寥寥数千人,又怎能和堂堂一国之君相比。】廉亲王也学着胤禩的模样嗤之以鼻:【要本王说,为君者便该有所威仪,而不是自降身份与人和善,要知道百姓未开民智,愚昧刁民占了八成,斗米恩升米仇,时候长了,你便知晓,这般行径纯属自讨苦吃。】

见廉亲王这般说范婉,胤禩也不生气,而是两手一摊:【所以我娘这不是开了扫盲班嘛,既然百姓愚昧,那就叫他们读书明理就是了。】

廉亲王:【……天下百姓成千上万,难不成你娘还能叫每个百姓都读书?】

【许就是这般想的吧。】

胤禩想到范婉对于百姓读书那理所当然的态度,一时间也有些茫然,有时候,他也无法理解自家亲娘的想法,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叫他偶尔也会疑惑,到底如今行走的路是不是错的。

不过……

对错都是日后该讨论的,如今他们该做的,就是继续走下去。

而廉亲王则是陷入深深的震惊之中。

全民开智……

这样的想法他们甚至想都没想过,更别说去做了。

他借着胤禩的眼睛看向箭塔之上纤细的身影,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那我便拭目以待。】

如今,胤禩早已离开京城数年,便是回去,恐怕也会被厌弃,初来乍到时,他满是不甘心,只想着在他的指导下,胤禩必定能压过胤禛,成功登基,可随着时日渐长,他冷静下来后,就知道登基也是渺茫,倒不如留在宁古塔,看看那个占据了他母妃身躯的人,到底会走出怎样的道路。

是的……

廉亲王基本能够确定,箭塔上的那个卫氏,并非他的母妃良妃,而是另外一个人。

范婉还不知道自己掉马了。

她如今已经将廉亲王的事抛诸脑后了,更在意的则是达楞的军队。

自彭春发来消息后,范婉已经送了一批粮草去了前线,甭管她和康熙怎么闹,那也是自家人打自家人,打外族自然是要同心协力的。

不过,范婉也不是一点准备都没做,至少在运送粮草的队伍里,就放了不少斥候。

现如今达楞的大军如今虽然还没出发,但是对于雅克萨的情况却已经拿到了第一手的资料。

因为快要打仗,达楞练兵比往常要更狠些,但福利很好,这些兵卒也心甘情愿,临出发前,范婉特意提前发了军饷还有每户人家三斤猪肉,又允许这群大兵回去与家人告别。

三日后,范婉意外的发现,竟然没人临阵脱逃,她都做好准备打算杀鸡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