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清穿(八十七)(2 / 2)

古战争后,当即笑了。

她亲自手书一封,派人送往京城,语气相当直白,大意便是:“你放心,我不会帮着准噶尔汗国来打你,但是我有个要求,那就是你要将吉林和长春送给我,到时候我不仅不会帮着准噶尔,我甚至还可能提供一些新式装备,帮你打他。”

随信奉上的是一张照片。

照片中,一个高大的男人身上扛着炮筒,前方不远处是一座被炸平的小山。

范婉可不管康熙是个什么反应,她此举的用意就是为了威慑。

这封信的潜意思很是直白,要么,你答应我的要求,把吉林和长春给我,我就中立谁都不帮,甚至还能给你提供一点好东西,要么,武器的威力你也看见了,好产品不愁买家,你不要,噶尔丹肯定要。

再者就是告诉康熙,瞧见没有,这炮是咱们的武器,灵活,轻巧,威力还大,比你那笨重的红衣大炮牛逼多了!

这照片谁看了都闹心。

更别说一国之君康熙了。

蒙古部向来很有反骨,由于当初大清入关蒙古是出了力的,所以朝廷对蒙古各部向来都很宽容,甚至允许其自治,更别说每一任皇帝,都少不了拿格格到蒙古部和亲。

所以,如今土谢图汗的归附,对于大清来说可谓极其重要。

可若是为了土谢图汗就要损失掉吉林和长春两座城池,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而且……大炮虽好,却不如铁骑灵活,之前与盛京叛军一年多的对峙,不过是因为未曾大军压境罢了。

而且康熙也看出来了,这伙子叛军暂时还没有扩张的意图。

雅克萨,宁古塔,盛京三地连成一线,几乎将整个东北部斩首拿下,恐怕整个盛京,到如今叛军还未曾完全消化,想要扩张也是艰难。

且……

准噶尔突袭土谢图汗,接下来便是车臣汗部,若车臣汗部也被拿下,便会与黑龙江接壤,到时候若两人合谋,彻底把持整个北方,那么大清就只剩下南方势力。

而南方,正是汉人势力集中的地方,也是最反清的地区。

也就是说,一旦喀尔喀失守,那么整个朝廷,将会陷入极度被动的境地。

康熙绝不容许这样的事发生,比起盛京,俨然是准噶尔更为危急,况且,康熙对叛军还是带着轻视之心的,他已经探明叛军首领乃是一个丑陋的女子,在他心目中,女子是成不了事的。

所以,康熙调转矛头,将兵力开始往蒙古输送,开始和噶尔丹胶着。

至于范婉的提议,他直接给拒绝了。

吉林和长春是不可能的,至于武器,大清兵强马壮,不需要,再说了,大清银子储备颇丰,他宁愿花银子买,也不可能割地的!

倒是范婉知道康熙的决定后有点可惜。

毕竟若是吉林和长春到手,就等于拿下整个东北了。

正如康熙猜测的那样,范婉如今正在努力整肃整个东北部,确实无暇分心扩张之事。

但康熙有一点算错了。

那就是范婉绝不可能和准噶尔合作,引狼入室这事她可不愿做,所以康熙实在不必担忧什么她和准噶尔一起控制整个北方。

不过,康熙的选择也没有出乎范婉的意料就是了。

既然康熙选择去和噶尔丹死磕了,那么她也该放开手脚整肃整个东北了,其中,第一个要整肃的就是渤海湾内的偷渡码头,那里是浅海,偷渡用的都是小船,真正的大船则是停靠在海湾之外,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安全的选择。

但是,也正因为安全,所以这里什么都能交易。

范婉过去后发现,这里不仅交易那种所谓的膏方,还交易不少奴隶。

许多梳着大辫子,神色麻木的男人被捆上手,仿佛牲口似的被推上船,显然,这些就是被贩卖的奴隶。

趁着一个黑夜,范婉率领部下,将整个港口彻底焚烧,海面上漂浮着用来引火的桐油,整个渤海湾似乎都变成了一片火海,而渤海湾外,停靠着的其他国家的大船,看到这漫天的火光,丝毫不敢靠近。

范婉爬到灯塔桅杆之上,手里举着火把,呆了一整夜。

这个港口,彻底的废了。

海岸边缘,驻扎了一队新分出来的海军,他们需要创立造船厂,造出具有战斗力的大船,用来训练水军。

至于船只的图纸从那里来。

范婉的目光放到了前朝初期那些造船世家的名单上面。

他们有很多已经落魄,可祖上到底富裕过,有不少珍贵的宝物,如今是时候重新出现了,而且,范婉如今已经和沙皇彼得成功的交上了笔友,范婉对造船技术的向往,简直戳中了彼得心底那颗疯狂想要出海口的念头。

彼得终于成功从沙皇彼得,进化成了彼得下士,开始了他的游历欧洲之旅。

而范婉,则开始在海参崴大兴土木,开始建造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港口。

作者有话要说:前天还22度,今天突然8度,明天还要更冷,这要了亲命的温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