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清穿(一零六)(2 / 2)

担忧也没办法,趁着下雪前,他回去了京城。

到了京城,宜妃踉踉跄跄的跑出来,就看见胤祺身后没有跟着胤禟和胤誐,顿时崩溃的大哭起来。

她以为那两个孩子没了。

胤祺废了好大的劲儿才安抚住了宜妃,又小声的将胤禩的猜测告知了宜妃,宜妃忧虑过度,又惊惧万分,最终再也耗不住的晕死了过去。

而胤祺对康熙说的却是:“天越来越冷,海风太大,儿臣怕海风吹病了,这才没带回来。”

康熙也能理解幼儿身体娇弱,一个不好就容易夭折。

如今他的儿子还没有多到能够随意折腾的程度,所以他很理解的点点头,只以为胤祺留了人在朝鲜照顾他们。

看着康熙这样的表现,胤祺一时间有些恍惚。

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猜错了,明明皇阿玛看着十分关心胤禟和胤誐。

可下一秒,康熙的话却叫他如坠冰窖:“你这次差事办的不错,你们也年岁不小了,太子也将娶妻,是时候给你们提一提爵位了。”

“胤禔,胤祉,胤禛,还有你,胤祺,皆封为郡王,如何?”

胤祺只觉得心脏猛然一突,整个都不好了起来。

比起被俘虏的大哥,编书的三哥,早早上朝,办成了许多差事的四哥……他这一趟走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可此时此刻,他不仅不能表现出异样。

还要装作万分惊喜的模样,跪地叩谢。

胤祺心底一片悲凉,只觉得自己这辈子恐怕不得善终了,只期望胤禟能够照顾好额娘,想到胤禟如今就在千里之外的盛京,胤祺又松了口气。

好歹还有个保障。

一边想着,一边迈着坚定的步伐,打算顺从康熙的意思,走上与太子相争的路。

另一边,范婉又接手了康熙的两个儿子。

有些无奈的叫杨雪儿带着他们去办入学手续,自己则是给胤禩写了封吼叫信,让他以后悠着点,别什么人都忘东北带,她这当娘可忙的很呢。

不仅要忙着铺铁路,还要忙着搞基建,修路架桥,开垦农田。

随着东北发展的越来越好,不少流民跑来定居,范婉也不阻拦,而是都接纳了下来,不过,流民过来暂且不入户籍,而是只能办理一个暂住证,凭借这个暂住证,住满五年后才能入籍。

这个政策出来,流民也是闹过的。

可是对于本地老百姓来说,却是一项保护政策,自然坚决拥护。

五年后,流民们已经基本融入了这个城市,甚至有的已经成家立业,再去办理户籍时,那心境又不同了,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经过五年的提心吊胆,他们迫切的想要融入这个城市。

铁路又铺了两条,一条是雅克萨到盛京,另一条是海参崴到雅克萨。

都是不短的距离,废了很大的精力和劳力,可最后出来的结果却很叫人惊喜,就连吴为有看见了都忍不住的眼馋,嘴里不停的念叨着:“这要是到江南也有这么一条铁路,哪里还要什么漕运啊。”

“这话说的,没了漕运,那百万工谁来养?”

运河乃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要真动了那群人的蛋糕,搞不好比打仗还要来的惊险刺激。

吴为有也知道自己天真了,可是,他却真心觉得这个怪玩意儿是个好东西,漕运上污糟太多,就连朝廷也不一定能管得住,多少无辜冤魂就死在了运河之上。

若这火车也能跟漕运一般贯穿南北,横跨东西,到时候漕运的气焰也就没有如今这么嚣张了。

范婉摇摇头:“还不到时候。”

至少在现在,大清气运正盛,她不适合伸手过多。

吴为有看着范婉,突然问道:“凭你的本事,只要愿意让八阿哥回朝,想要当太子登基,是件容易至极的事,为何非要走的这么艰难呢?”

范婉愣了一下,随即笑笑:“做了皇帝又如何。”

她背着手,看着远处渐渐驶来的火车:“做了皇帝天下的百姓日子就能好过么?这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不是皇上的天下,胤禩做了皇帝就一定是好皇帝么?我都没这自信,你又为什么这么觉得……”

吴为有被这句话给问住了。

他想说,八阿哥是您亲自教养出来的,铁定差不了。

可想想,威武如祖龙,江山也被二世玩完了,可见……这爹娘能干的,也不一定孩子就能干。

吴为有抹了把脸,想到家里那个三岁了还撒尿和泥吧的儿子,气愤的跺脚:“您说的对,这事儿还得您自己看着来。”

作者有话要说:胤禩:养孩子?不可能的,都给我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