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番外(二)(1 / 3)

()1975年9月初,安徽,铜陵

新庄村小学

“累了吧。”冯向西笑着提起暖水壶,给顾兰倒了杯水。

接着,站在她的身后,让她的头靠到自己的腹部,给她按摩太阳穴。

“没事,没事,就是被吵的头痛。”顾兰闭上眼,喝了几口开水,才道。

两个月前,他们离开了环山村,回了远南京不到二百公里的安徽省下面的一个新庄村。

说是小学,就是刚建的五间土坯房,之前没有小学,这两年收成好了,能吃七八分饱饭,就想着将孩子们送去上学,可是附近没有小学,只有县城有公社小学,让七、八、九岁的孩子们每天走上两个多小时去上学,不说孩子们能不能坚持,就是大人们也不放心啊。

于是,就有了这间小学,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都可以过来上。免费的,顾兰他们只有工分,没有工资。

“没有上过学,孩子们好奇。过几天就好了。”冯向西笑了笑。终于可以过两人世界,之前在环山村他发现了章越特别爱看顾兰,为此暗暗吃了醋,现在不必担心了,可以光明正大的生气,他们已经结婚了。

顾兰也答应他,说给他生个孩子。

“坐下,坐下,你看看课程表。”顾兰拉了他一把。

“我负责语文课与劳动课,你负责数学课与政治学习课。行。还有下午的大合唱,你来吧。”冯向西不大好意思,他了解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分。

“谁有空谁来,又不是去比赛,只不过下午犯困,可以提提精神。”顾兰瞟他一眼,似笑非笑。

这人,炕上炕下,两个样。

“行行行,这个月还回家吗?”冯向西生硬的转了话题。

“不回。”顾兰摇头。本来就是比较看中儿子的娘家,有了大嫂二嫂侄子侄女们,更没有自己的地儿。

三个儿子之中,父母最疼听话的四弟,将唯一的房间给弟弟留着娶妻,将大嫂与二嫂分出去,厂里没有分房,只得在屋前的院子搭了两间土胚房,吃饭还在一起吃。

每个月上交一半工资给家里开销,另一半给小家庭留下,弟弟没有结婚也一样的待遇。之前提的,每个月寄钱给她,没有坚持几个月,因此娶了嫂嫂就停了下来。

东西还是每年寄的,相比有些父母亲,顾家的二老也不算太差。

“回咱们的家啊?”冯向西见她发愣,就知道又想起她娘家来,他也去过顾家,住房条件比较差。

“那是你爸妈的家,不是你的。”顾兰白他一眼,去婆婆家怪不自在的,婆婆总是用挑剔的目光偷看她,冯家挺大的,房间空着也多,小姑子已经出嫁,冯大哥在农业局,已经分到房,而冯二哥在部队呢。

“好吧,那就留在村里吧。”冯向西笑着哄道。

他们一个月总共就休息两天,这里回南京不远,但也不近,半天总是要的,回家也就是休息两个半天,住一晚。

不过妈妈总是催他回家。

这份工作说起来还是爸爸与这里的大队长交换过来的,爸爸给了一个厂里的学徒工名额,换了他们过来挣工分。

要不然,这里也不是没有知青的,哪会是他们呢?

因为这一点,知青们不大搭理他们。

他们夫妇就住在教室后面的两间土坯房,也是新的,里头还砌了炕,只有两米乘两米,没有北方的大,不过目前他们睡地上。

“阿西,学生差别挺大的,不能大小一起教吧。”顾兰提出新问题,学生从七岁到十五岁都有。不能放一个年级吧。

“这个啊,我们不了解他们,一开始还是别分班了,一个月后让他们月考,总会有人学得又快又好的,就可以让这一部分人去别一个班级,就分快班与慢班吧。慢慢的就会有一年级二年级了。”冯向西想过这个问题,这几年他跟着严教授也不是白跟的。

“行,听你的,冯校长。”顾兰打趣他。

他还真的被大队长带头称为校长。

“我们做饭去。好在我们之前有些积蓄,要不然换个村子,又得挨饿。到年底才能分口粮。”冯向西无奈的道。

开学没有多久,就到了农忙时节,顾兰他们带着学生们一起下地劳动。

就这样子,顾兰与冯向西闲时讲课,农时下地,在新庄村一直呆到恢复高考那个月。

这期间,他们还添了两个儿子,是长得一模一样的双胞胎,他们今年三岁,有一半的时间在南京冯家呆着,婆婆总是在家里开口闭口嫌弃乡下脏乱差,好在两个儿子没有学婆婆的,除了太冷与太热,以及太忙之外,就爱呆在他们身边,住那小小的两间土坯房。

高考对于冯向西和顾兰而言,是没有难度的,顾兰问过他:“你没有想过直接去考研究生?”大学的知识他把握的差不多。

“傻姑娘,换个没有学过的专业就成。教授只教了他自己的专业。”冯向西抱着道。哪能让她离开自己身边呢?他叫就知道她要学数学呢。

在安徽铜陵高考结束后,顾兰便跟着冯向西跟了南京冯家,孩子们早就回南京了,两个多月没有见面了,怪想念的。

暂别了!

下次过来就是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