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九十七章(2 / 4)

子与太子妃的关系一直算不得亲近。

瓜尔佳氏在康熙三十四年嫁入毓庆宫,至今已经过去十一年,仅仅在成亲第三年生了女儿。太子的庶子们不论是活着的或是早夭的,皆是出自侧妃或侍妾格格。

换句话说,胤礽不是清心寡欲,他只是对太子妃不感兴趣。如今,这份冷淡也体现到与子女们的态度上。

李玉将此消息汇报给皇上,就被嫌弃了他办事像算盘珠,怎么能拨一拨才动一动,应该把历年的年礼情况都给查清楚。

那并不难做,毓庆宫明面上的年礼记录是要存档的,找个借口去档案库查一查就行。

经过比对,太子给儿女们的年礼,前几年差不多一视同仁。

近四年,宝珠的待遇却是越发不如兄长与弟弟,今年春节的年礼更是明眼可见的矮了一头。

乍一看,这就是因为太子与瓜尔佳氏夫妻关系越发冷淡的缘故,但是康熙并不如此认为。

四年前的春节发生了什么?

那是赐死索额图之后的第一个春节。

康熙已经无法再相信太子的品性。

在他看来,瓜尔佳氏及其所出的女儿被太子冷遇,正是太子报复太子妃娘家没有给予足够支持。

当年,精挑细选出石文炳之女作为太子妃。

不仅看中瓜尔佳氏本人秉资淑孝,也是看中石家一族男儿的才德兼备。

康熙非常肯定十五年前,他真是为太子着想选了瓜尔佳氏做太子妃,但不幸的巧合偏偏发生了。

在原定太子大婚的前一年,石文炳从福建升职回京,途中却是因病不治身亡。

太子尚未成婚,岳父就死了。

石文炳的死亡不只意味着瓜尔佳氏失去了父亲,也意味着一方武将的陨落,而太子失去了一个有力的助力。

这种时候难道要换太子妃?

康熙权衡再三没有做出那般薄凉之举。

石家自努尔哈赤年间就为后金效力,哪怕石文炳身故,但他的叔伯、兄弟都是人才。

太子岳父去世,不影响对石家其他人的任人唯贤。

当时,康熙如此认为,所以觉得选定的儿媳丧父也无妨,瓜尔佳氏依旧足够资格继续做太子妃。并且没让她守孝三年,唯恐变数太多,只守孝一年就进行了与太子的大婚。

后来也确实重用了石家的有才之人。

比如石琳,他是石文炳的叔叔。在三藩之乱中,亲自坐镇河南开封。严肃军纪,安定民心,使得八旗军队顺利南下作战。

后又是升任两广总督。直至其身故于任上,一直勤政为民,所施政策无不都是为了百姓着想。

再如石文炳的堂弟石文晟,如今也是调任湖广总督。

从打击拐卖人口非法集团一案中,是能看出他的雷厉风行手段。

一切发展看似没有不妥。

石文炳英年早逝,皇上却不曾亏待石家。

此刻,康熙比较着太子对子女的态度差异,终是确定了他与石家君臣相得让谁心里扎了一根毒刺。

石家越是忠君,瓜尔佳氏越是品性淑孝纯善,太子就越不满意,因为四个字——国无君。

尤其是储君与皇帝之间发生了利益、思想、感情等等矛盾冲突之后,忠于皇帝的人不可能竭力支持太子。

比如这一次的拐卖案。

石文晟在接到老四的示警后,肃查湖北湖南的非法人口略卖团伙,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放过,谁做后台都不管用。

这样做会得罪谁?

如果王麻子所言是真,他是上头有人,人在京城。那个幕后之人的名字,或是呼之欲出。

哪怕没有足够多的证据,但无法不怀疑胤礽因为石文晟打击犯罪而利益受损,于是对同为来自石家的太子妃瓜尔佳氏越发冷待。

当你看一个人不顺眼时,这人做什么都是错的。

康熙没有感情用事,也曾经劝服自己胤礽能改好,但一桩桩事实摆到了面前,不认不行。

于是,康熙四十五年开春,下了一道圣旨。

撤去凌普内务府总管的职务,理由就是他监督不利,居然让御制物品流到了人贩子小头目的手上。

改由廉郡王胤禩接管内务府,由十阿哥胤祹协理。

不久之后,毓庆宫碎了一地的瓷器。

凌普是太子奶娘的丈夫,据说他红着眼眶离开了毓庆宫。

对外说辞,此次因罪被罢免,他有愧于太子的信任与提拔,没能把内务府诸多事宜打理好。

内情如何,智者见智。

康熙没给凌普将功折罪的机会。

这人不是他选的,而是太子在三年多前任命的。

三年也没让凌普学会怎么办事,完全没有必要再留。哪怕论私人情分,接替他的胤禩是太子的弟弟,难道不比奶妈的丈夫亲近?

这一题的真实答案,却是谁也不能摆到台面上。

自此刻起,太子也顾不上给远在天边的老四找麻烦。

近在京城的胤禩,成了继胤禔之后,被太子党的主要针对目标。

朝堂上,必有因此生出的纷争。

康熙坐山观虎斗,趁此将理学院的首届学生都散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