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章(2 / 4)

派到广东府,两者之间有私下交易也未尝可知。

康熙没有在明面上对凌普一查到底,却不愿放任粤海关监督与凌普同流合污,也就有了让胤禟查账。

实情恰如这番推测。

正月十六,康熙在新年后第一天上朝,刑部尚书阿山上书弹劾起九贝子。

声称九贝子纵容手下在广州嚣张行事,搞出了珍珠王这般的称号。与民争利,利用皇子的身份垄断了珍珠粉出口生意,严重干扰了民间商贸。

康熙听到珍珠王,立刻联想起梦中自己蚌壳精王的形象,对于让唤醒他记忆的阿山心有不满。

做皇帝却不能感情用事,但不妨将其视作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次阿山的上奏弹劾坐实了一件事,这位刑部尚书是替太子办事。

早几年,索额图因人参走私案在江宁被入狱,当时负责调查的是陈鹏年。

索相同党炮制虎丘诗案攻讦陈鹏年,试图将其入狱而终止对索额图的调查。

其中对陈鹏年喊打喊杀的就有伊拉哩·阿山,但他打着当严格执法的旗号。

当时,康熙力挺陈鹏年,阐明不能因诗词而大兴牢狱。

那次事件被平息,阿山未被问责,皆因他给的理由足够充分。

阿山是吏部笔帖式出身,后来就去做了刑部主事,几经升迁成为江西总督。他自辩在刑部任过职,所以办事态度一向公正严明。

时隔几年,自称要严查案件的阿山却被爆出了严重问题,事发就在康熙四十五年的冬天。

去年春天,阿山身为两江总督,请奏希望皇上南巡视察防洪工程。

康熙拒绝了,南巡要花钱的,不是拍脑袋想去就去。随后将阿山调职回京城,任命为刑部尚书。

既然阿山一贯以严查案件标榜自身,那也该把他放在查案查得最勤快的位置上。

恳请皇上南巡一事却未到此为止。

秋冬之际,数位大臣再次上奏,认为皇上有段时间没去江南视察河工,距离上次时隔四年。

不只朝臣劝说,竟是连太后也出面劝说,让皇帝不妨去江南看看。皇上亲临,于民生有益处。

事情不对劲!

康熙立刻察觉有问题,太后就不管这种朝政,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催促皇帝南下?势必是有人在背后唆使,而嫌疑人锁定在了太子身上。

近些年,康熙变相限制了太子的行动。

圣驾去哪里,就要太子跟着一起走。换言之,皇上不离京,太子没法去江南。

太子为什么要去江南?可以有太多理由。

何焯案后,南方文臣首领熊赐履退隐,太子与南方文臣的联系大不如前。亲自去江南,何尝不是拉拢人心的方法。

康熙却没忘了悬而未决的人口拐卖案。中间人厉大钱自杀,他背后没有幕后主使了吗?

这就关注起凌普的动态。太子奶妈的丈夫,前内务府总管没有去江南,倒是去了广州。

或许,江南的事没交给凌普,而是太子希望亲自去办。

康熙表面上认同了太后的建议,甚至表示不再京城过年也无妨。

既然太后都说了南巡,那就去吧。但有一个问题,时间点已经是腊月,运河北段结冰不利于出行,必须要把特意凿冰才行。

让相关部门提交方案,要怎么打通这条路线。

方案提交,没有什么纰漏。

如今的河道总督张鹏翮在这个职位上做了六年,治理黄河很有一套。

施工开始后的第二天,康熙却秘密派出老大胤禔从快从速去施工地点一探究竟。

这一探,探出了大问题。

实际施工与此前提交的方案不能说是截然相反,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如果真的让施工完成了,必然会毁坏民田与坟地,势必会激起民愤。

河道总督以及河工官员竟然敢如此欺君罔上!

康熙立刻叫停施工,将河道官员一众下牢狱。顺势表示不能劳民伤财,南巡暂且搁置,具体何时出发容后再议。

事情发生在康熙四十六年的春节前夕,案子尚未进行最后判决,但已经有一份供词呈到乾清宫。

河道总督张鹏翮自辩,使用截然不同的施工方案全都是阿山的主意。

尽管阿山现在是刑部尚书,但此前做了几年两江总督,管了好几年的河道事务。过去,两人在具体施工上就多有不合之处,而这份矛盾一直延续下来。

说得简单些,阿山借着往年任职时留下的人脉,唆使河工官员搞了一套速成法。用速成法去凿冰取道,这事便于圣驾南下,但后果就是毁坏农田与坟地。

张鹏翮治水多年,自然清楚其中利弊。

他非常不愿如此施工,奈何胳膊肘拧不过大腿,他管不住手下一群人听阿山的话。

为什么敌不过阿山?

因为阿山上头有人。

又见上头有人。

人贩王麻子说上头有人,不怕被调查。

河道总督竟然也说刑部尚书阿山上头有人,所以不得不屈从于错误的开凿方案。

究竟上头是谁?!

春节一过,正月十六。

新年正月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