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十四章(2 / 3)

线亮堂了许多,他终于看清梁阑玉的模样。

梁阑玉又问:“附近的人都到你这儿打铁么?”

铁匠点了点头:“除了豪强富户,小老百姓都上我这儿来。”

梁阑玉奇道:“那豪强富户去哪儿打铁?”

铁匠看她的眼神也很古怪:“自家的作坊啊。”

他自嘲:“他们那儿东西好,手艺也好,自然瞧不上我这里。”

梁阑玉明白了。

这朝代跟南北朝极其相似,是个私营经济最活跃的年代。

因为严重的土地兼并,豪强贵族都田连阡陌,拥有自家庄园。庄园指的可不是一个大点的园子那么简单,小型庄园起码是一个村的规模,大型庄园甚至能抵上一个县。如果地势足够好,还能依靠山川河流这些天然屏障,成为一座易守难攻的“要塞”。

而且庄园内部不仅有耕地,还有各种产业,有种粮食的,有种蔬果的,以及各种手工业作坊,临海的庄园还会经营打渔业。有些庄园甚至能把矿山也侵吞为自家产业,贵族就在家里开矿。

可以说,一个庄园俨然就是一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铁匠说他们东西好,手艺好,指的是成色最好的金属都流进豪强的庄园了。他这小地方只能弄到一些成色下等的铜铁,或者帮人把旧器物熔了改改样式。

梁阑玉拿起他这儿的几样铁器看了看,光看颜色,就知道这些东西杂质极多,恐怕不太经用。

她问:“你知道冶铁的流程么?能给我仔细讲讲么?”

那铁匠看她的目光愈发奇怪:这小娘子到底来这儿干嘛来了?

梁阑玉亦知道耽误了人家做事,掏了几个铜板递过去。铁匠见她给钱,不禁一愣:“哎,这……”

其实他也看出梁阑玉虽然穿着朴素,但绝不是普通百姓。她身上的贵气和普通人就不一样,而且她出行还带仆从,一看就是哪个富家姑娘出来玩乐。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钱收了:“这跟你从哪儿说起呢?从开矿么?”

梁阑玉道:“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那铁匠本也没什么要紧的事要做,再加上收了钱,也就详详细细地把开矿制铁的流程给描述了一遍。梁阑玉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问他,他也都耐心解答。

听完之后,梁阑玉对这年代的冶铁水平大概有数了。

其实如果横向对比,南北朝已经有高炉冶铁了,会使用耐火材料,也有鼓风技术,对比同时期全世界其他国家,可谓遥遥领先。但如果纵向对比,跟后世的技术比起来,那这会儿就还差得远。

梁阑玉当然没炼过铁,但她学过历史和化学。冶铁的原理就是要用还原剂把铁单质从氧化铁里还原出来。另外她在历史书上看过,最好的还原剂是焦炭,由煤在高温密闭的环境下干馏而成。这项技术得到明朝才普及,这会儿还没有。

打听完自己需要的信息,梁阑玉就离开了铁匠铺。她对秦冬说:“你带我去附近的老百姓种地的地方看看吧。”

于是秦冬带着梁阑玉和甲士,又往附近的村庄走。

没多久,众人路过了一条小河。梁阑玉看到许多农民打扮的人挑着担子来河里装水,装完了又挑着走。

她问秦冬:“那么多人挑水去做什么?”

秦冬道:“挑水回去灌田啊。”

梁阑玉问:“这里有水车吗?”

秦冬愣了一下,疑惑道:“都督,水车是什么?”

梁阑玉不作声了。

后世常见的水车也是唐宋以后才有的技术。在南北朝,基本是修灌溉渠对农田进行大水猛灌,或者靠人力和一些简陋的装置挑水浇灌。没有既精细又省力的法子。

众人又往前走,去看地里干活的农民。梁阑玉观察他们使用的农具,并且询问他们种田的步骤、每亩地的收成以及对农具的使用方法。

前世梁阑玉虽然是城里人,但从小她父母工作忙碌,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把她送回老家和爷爷奶奶过,开学了再接回来。她好奇心很重,经常喜欢跑到田里看农民干活,询问各种农具的使用方法。那段时间她还迷上了看种田小说,因此对基础的农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她在田里待了一下午,直到天色快黄昏,她基本弄清楚这时代的农业技术在什么水平了。

看下来,这年代的衣食住行,她基本都有改良的方法。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她得先得到足够大的权力。

她倒是想用焦炭冶铁,但她手底下没有冶铁作坊,更没有矿山;她也想兴修水利,提高亩产,先不提武官能不能管这个,她起码得有足够的人手供她差遣吧?可现在郁州军压根不听她的!

饭得一口一口吃,她现在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夺权!或者用夺字不合适,她必须真正掌握朝廷赋予她的权力。然后,她才能放开手做事。

“都督,时候不早了。”甲士赵九走上来道,“咱们得回城了,不然等天黑了,路不好走。”

“嗯……”梁阑玉道,“回去吧。”

众人掉头往回走,没走多远,河对岸一个骑着骡子的身影吸引了梁阑玉的注意。她原本只是漫不经心地瞥一眼,然而感觉有点眼熟,目光又挪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