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筠之吩咐人把账本收了下去,转头开始研磨铺纸。
她提着小花枝的毛笔,对着宽长的卷轴仔细勾勒着,不一会儿,一位女子的轮廓就在纸上铺开。
柳叶眉,樱桃口,满面笑意,眸中带光。
周筠之回忆起这位好友,感觉不管在什么时候,她都是这幅模样,像初升的太阳,温暖而明媚,和她见过的所有人都不一样。
可惜的是……
这辈子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遇到她?
倒不是周筠之不愿去找她,而是这位好友的来路十分蹊跷。她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般,突然出现。
在两人相熟以后,周筠之知道她是从别的国家来的,但具体是哪里她也没说。
她只大概提过一句,自己来了以后就再难回去了,也难见到自己的亲人了。
算起上辈子两人相遇的时间,还有七年。
周筠之默念着这个时间,心中有几分期待。如果哪个时候,她孤身一人,便也跟着她去海外转转吧。
海棠在旁边打下手磨墨,心中有几分好奇,这卷轴上女子的来历。
她与小姐日日在一起相处,没见过自家小姐跟哪家的姑娘要好过。
海棠不由得疑惑开口问道:“小姐,这画上的人是谁?”
“老是在梦里梦见她,也不知道她姓谁名谁,许是有别的缘分吧!”周筠之说道,给画上的女子勾勒着眉毛纹路。
海棠点点头,慎重了几分,许是菩萨托梦呢!
周筠之画了许久的画,虽画的是这位好友,可心中惦记的却是卫家账册的事情。
账册上的钱财确实多,可钱都是明路上来的,不偷不抢。
她若跑去找祖母或者卫沉霁问了,倒是有几分打草惊蛇。住在别人的屋檐下,不能如此冒进。
祖母把管家权交给了她,她只要负责把这宅院里的账册打理明白就行,旁的无需担忧。
她不贪墨公中的银两,也不把这银子拿去做什么坏事。哪怕到时候东窗事发,她都能把自己给轻松摘出来。
周筠之搁下了笔,正要吩咐丫鬟们准备午膳,却听得门房那边传话,说是卫家的旁支的亲戚来了,正在侧门门口站着。
亲戚来,自是要热情相待。
周筠之正要开口吩咐下人把这亲戚迎进来,新妇上门,家里来客也是常事。
可转念一想又有几分不对。
寻常人家来了亲戚,都是客。
怎么这卫家的亲戚连门都进不了?莫不是有什么她不知道的过节?
周筠之望着门边垂下的厚帘子道:“去把郎君请过来吧!就说府上来了客人!”
海棠正准备转身去请,却见帘子被人掀开,正是卫沉霁走了进来。
卫沉霁道:“我已经来了!”
卫沉霁进屋直接开口道:“这旁支亲戚的事,我本来是想明日跟你说!明日我打算出门去找族老问族谱事,把你的名字添上面。一开宗祠,就要通知他们,哪知道他们今日就找上门了。”
丫鬟把茶一放下,两人隔着个凳子坐下,周筠之望着卫沉霁,只感觉喉咙里痒痒的,想要叫人添一碟子瓜子。边听边吃,滋味更多。
可惜她刚进门,不能太张扬了。
对于这桩往事,卫沉霁倒是直言不讳。
话还是那些老话,事也是些陈谷子烂芝麻之类的事,依旧是从卫家进京那年说起。
卫家曾祖进京以后还提携了家中的兄弟一把,把他们也带进了京城。因为卫家人口不是很多,连带祖坟都移了过来,曾祖还出钱买了两间宅子,让兄弟住在隔壁。
卫沉霁这边是家中三代单传,家中人口简单。另一边的堂兄弟倒是枝繁叶茂,儿孙越来越多,每多一张嘴就要花不少的银子。
京城花销贵,一家老小没个什么一技之长,只能吃大哥这边的。
曾祖那个时候年事已高,想着都是一家人,大差不差的,能帮就帮。但卫沉霁的祖父却是个格外清醒的人,觉得自家没必要一直养着隔壁。
虽是叔伯一家,可叔伯有儿有女,有手有脚,并非鳏寡孤独,养一个就算了,养一大家子,哪有这样的事情?
便借着升迁的由头,把家给搬了,搬到京城的另一边。对于上门来借钱的叔伯也严苛了起来,不仅不轻易给钱,但凡要借十两银子,都需立个借据。
就在祖父的这种态度下,两家人的关系逐渐疏远了。两边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碰个面,偶尔带着家里的孩子来打秋风之类的,祖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主要的矛盾,还得从曾祖去世的那一年说起。
曾祖去世以后,灵柩还在前堂摆着,这叔伯一家就来到后堂说银钱的事。
说这家中祖祖辈辈的基业被曾祖念书花了多少,亏欠了叔伯一家,也让叔伯没了念书的机会。还说他们被曾祖带来京城有多辛苦,日子过不惯之类的话。
祖父不想耽误了自己父亲的丧事,也惦记了几分亲情,给了些银子打发了他们,也劝他们一家回老家。
叔伯一家似乎也懂事了一点,拿着那笔钱没有回老家,反而给家里的孩子送去了书院。
虽说没培养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