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了,不由心惊之余还有些庆幸,暗道幸亏自己没曾慢待,还疑惑到底是哪一门的亲戚,值得家里老爷少爷的这样过问。
他小心打听道:“大爷,这是哪一家儿的亲戚?您还亲自来了过问。”
王玚停下脚步回头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你打听这个做什么?”
庄头赔笑道:“这不是怕慢待了亲戚,所以白问一句。”
“收紧了嘴,比你打听一百句都强!”梧桐忙上来斥道。
庄头诺诺连声,不敢再问,只是垂头带路。
王玚见到那一家人时,几个小孩儿都在院子里嬉闹,倒是没见有大人出来,不过边儿上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在看着。
一见他进来那姑娘显然是愣了下子,匆匆福身行了个礼便躲进了门内,想是去叫家里的大人。
果然不多久便有一个老者带着两个壮年男子过来行礼,又请王玚到里头坐。
王玚点头答应了,进屋内坐了,那姑娘端茶上来,低着头也不敢看人。
还是那老者先开口道谢,“多谢公子,您救了我们一家子性命。”
王玚不以为意地摆手道:“这话此时就不必说了。我也不是来跟诸位闲聊的,咱们摆明了说话。”
他拨弄着茶杯,盯向老者,“老人家姓陈是罢?蒙邯州哪里的人?家里是做什么的?上下几口人?如今还剩下多少?”
老者姓陈名儒,字兴儒,这是早前他们自己交代的。
“就是蒙邯州祁连县的,离州城不远。也亏的这样,当初大雪还能得些救济。”陈兴儒长叹一声,“老朽家中也不是什么贫困人家,家里薄田还有两三顷,祖上也曾取过解,如今也是耕读之家。”
“日子过得去,家里人口不少。如今逃出来的,就是我那两个儿子儿媳,三个小孙子,还有两个孙女儿——方才过来端茶的,是我的大孙女儿,老婆子路上受不住,去了。”他说着重重抽了一下鼻子,茫然道,“我也知道能逃出来已经比州内的人运道好了,可这……唉!”
王玚只是静静听着,待陈儒说完,忽然问道:“那你是怎么跟三皇子相识的?”
陈儒却是满脸诧异,疑惑道:“三皇子?这、这,老朽并不认识这样的人物啊!”
他见王玚面色不改,只好自己接着道:“公子爷,我们家里虽然是有些余钱,可要说认识官场上的人物,也就是老父母,再大的官儿,哪里能有力量呢?否则也不至于举家逃难了。”
说着又叹气,“老父母是好官儿,大雪州里不送救济粮,他开了粮仓赈灾,后来粮仓里头都空了,他也被太守带走,如今生死不明啊!”
王玚听了,心里暗暗记下,嘴上却打断道:“不说这个,我问你,是谁送你进的京城?又是谁教你去那条街上拦轿的?总不能你告诉我都是巧了,这我可是不能信!”
陈儒松了一口气,道:“原来是问的这个——也是一个公子说的,是偶遇。我们逃到了京外一座庙里头,实在是饿的受不住了,加上来的这一路上也是大雪不停,没地方寻吃的去。就想着寺里的师父或许心肠好,肯发发善心,便上去敲门。正巧碰上一位年轻公子,带着好多的侍从,又有人来盘问。是我儿媳禁不住,就说了,我们没法子,只好实话实说。后来他给了这样一条路子,我们走投无路的人,瞧见一点子亮光,哪儿能不抓着呢?所以才咬牙做了。”
王玚若有所悟,点头不语。
陈儒小心翼翼地问道:“难道那位公子竟是三皇子不成?”
王玚却不答话,只是端起茶喝了一口,起身道:“你们就在这里安心住着罢。蒙邯州之事会有人上报的,等事了了,我派人送你们归家。”
陈儒不敢再说,忙也跟着起身应是。
王玚不是不想深问,只是如今上山、下山的路实在不好走,他还怕城内有事,只好问了想问的便先走一步。
他出来时,院子内的小孩子已经不在了,想是叫大人带了回去,只有那一个姑娘还守在门上,见他们出来,又是匆匆一礼,躲了回去。
陈儒见王玚看她,忙笑道:“这是我大孙女儿,小名儿叫阿珍。”
王玚随口问道:“看着不小了,可定亲了?”
“定了,”提起来陈儒又是伤心,“只是那一家一个都没逃出来,这孩子烈性,发誓终身不嫁,家里没什么办法,只好依着她。”
说到这里王玚倒是心里一动,又道:“可读过书?”
“读过几年,”陈儒忙道,“早先家里过得不错,请了一个先生来的。”
王玚点了点头,心里忽然起了个心思,想着黛玉身边到底没个能拿得出手的大丫头。
这个陈阿珍年岁正好,又读过书识得字,方才看孩子、守门又可见其细心之处,显见是个不错的。
雪雁和紫鹃虽好,只是都不认字,加上年岁还是小了些,不大能撑得住事儿。
上回黛玉在宫中便看出来了,竟舍下她一人独身在屋子里等着,若是有个什么事情,只怕浑身上下长满了嘴都没地儿说理去。亏得是三皇子不曾有坏心,若是换一个来,不是皇子,纵是个侍卫,万一有心人传扬,黛玉便毁了。
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