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不要命的陆遥(1 / 2)

谢明清来《当代》编辑部是象征性的征询一下林为民对于《霸王别姬》出版的意见,他现在是国文社的人,除非国文社不要,否则不可能把作品的出品权给其他的出版单位。

最后提到的稿费问题,林为民还没争取就被谢明清给堵死了。

“你就别想了。社里现在给你千字十二块已经是破例了,不可能再涨的,别的出版社也好、报纸杂志也好,能给你十块的价格就算了不起了。”

谢明清说的是事实,在81年这个时间段,千字十块基本是个顶,稿费标准的大幅涨价还得到84、85年物价飞涨以后的事。

国文社之前给出千字十二块的稿费标准,完全是社领|导力排众议的结果。

林为民想议议价,纯粹是本着能涨最好的原则,见谢明清上来就堵死了口风,他也没有纠结。

千字十二块的稿费标准已经超过这个时候国内的绝大多数作家了。

国内在去年制订的《关于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才实行“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付酬方式,但稿酬标准仅仅与嗡嗡嗡前的水准持平。

作家们寄希望于依靠写作发家致富,还有一段路要走。

等谢明清走后,林为民整理编辑部内堆得读者来信,昨天他请了假,又多了一堆信件。

惊喜的在一堆信件中发现了陆遥的来信,他心虚的望了一眼柳荫,陆遥之前在《当代》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这篇作品时责编是柳荫。

陆遥这次来信是跟林为民诉苦的。

《惊心动魄的一幕》去年如愿的在《当代》上发表,极大的鼓舞了陆遥在创作上的信心。

不仅如此,覃朝阳对陆遥极为看好,在《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当代》发表的同时,他还专门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要有一颗火热的心——致陆遥同志》,向广大读者推荐这部作品,足见他对陆遥的看好。

有了这些动力,陆遥回到西安后思前想后,选择了告别妻儿,远赴延安甘泉县创作那个让他日思夜想的关于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故事。

陆遥在信中说他现在住在甘泉县招待所写《生活的乐章》,“我几乎每天工作十八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困了就抽几根烟。我感觉我浑身如同燃起了大火,从心到脚底都是火热的。”

林为民在信中看到了陆遥在写作上的决心和毅力,但同时他有些担心,因为陆遥也在信里提到了他的身体状况。

“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这是陆遥在信里的描述,让林为民有些担心。

他记得陆遥后世就是在创作《平凡的世界》这部鸿篇巨作时殚精竭虑、废寝忘食,身体状况太差,遗憾离世。

随信来的,还有陆遥新创作的一篇中篇《在困难的日子里》,据陆遥在信中介绍,这篇作品是他在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在西安的时间里写成的。

关于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故事,被他命名为《生活的乐章》,初稿已经初具规模,但陆遥对稿子的质量还不甚满意,他想在再改改。

怕林为民在燕京等的心焦,他便将《在困难的日子里》寄了过来。

林为民蹙眉将《在困难的日子里》看完,作品写的很好,但林为民此时更加关心的是陆遥的身体状态。

如果陆遥只是那个在书本上看到的名字,他可能没什么感觉。可现在他是个活生生的人,是信中称自己为“为民文兄”的朋友。

林为民拿着稿件找到了覃朝阳的办公室,老同志从老花镜中看向林为民,“为民啊,什么事?”

“主编,陆遥来了篇新作品。”他将稿件递给覃朝阳。

覃朝阳顿时来了兴趣,他对陆遥是极度看好的,要不然也不会主动在《中国青年报》上主动为其发声,推荐他的作品。

花了快两个小时看完,他将林为民叫了过来,“写的不错,陆遥的实力有进步,可以发表。”

林为民将陆遥的信交给他,“您再看看这个。”

覃朝阳看完信眉头紧蹙,“他这也太拼命了。”

“是啊,我都有点担心。”

“伱是什么想法?”覃朝阳问道。

林为民既然拿着信来找他,心里必然是想好了的。

“我打算去陕西看看他,顺便看看稿子的情况。如果没问题的话,我想让他来社里改稿子,他这么在招待所里胡折腾,我真怕他把自己的身体给搞垮了。”林为民满是担忧的说道。

覃朝阳的表情同样不好看,“培养出来这么一个有潜力的作家不容易,不能看着他胡来。那就这么办,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去陕西把陆遥带回来。有我们编辑部的这些老家伙在,不比他在招待所里自己瞎折腾强?”

“行,那我明天动身?”

“可以。”

跟覃朝阳商量好了,将工作上的事安排了一下,林为民骑上自行车到火车站买了票,第二天一早便登上了前往陕西的火车。

这个年代坐火车通常都是按天来的,他由坐火车燕京到西安,再换乘从西安甘泉县,这一趟上千公里的路程足足折腾了他两天时间。

当林为民找到陆遥信中所说的甘泉县招待所时,迎接他的是蓬头垢面、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