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是理国公的六十大寿, 理国公府提前一个月就准备了起来。
在现代,活到六十岁很常见, 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办六十大寿。但是, 在古代,活到六十岁的人不是很多, 六十岁以上的人可以说是长寿了,所以一到六十岁,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大办六十大寿。
虽然理国公府从去年开始沉寂, 不像以前那么辉煌, 但是理国公的六十大寿, 理国公府的人还是十分看重的。
这天,理国公府的人早早就忙碌了起来。因为理国公的六十大寿,宫里的婕妤娘娘会回来祝寿。
对于理国公来说,有没有其他达官贵人来参加的寿宴不重要, 重要的是女儿能回来为他祝寿。
京城里的人听说皇上允许梁婕妤回娘家祝寿,就明白皇上并没有彻底嫌弃理国公府, 所以他们的心思活络了起来。
说不定, 等梁婕妤再次怀上孩子, 理国公府就能恢复以前的荣耀。
原本没有多少人去给理国公祝寿, 但是听说皇上允许梁婕妤回娘家给理国公贺寿,都纷纷改变了主意, 决定亲自登门拜访贺寿。
景琮让梁婕妤先回理国公府, 他等下了朝以后再去。
梁婕妤一年没有回家了, 自然是巴不得早早地回家。听到皇上这么说, 当然是求之不得。虽然她想和皇上一起回理国公府,但是皇上不可能这么早就去理国公府。
下了朝以后,景琮也没有急着去理国公府,而是在养心殿里处理了一会政事。直到辰时末,他才从宫里出发。
景琮带着刘尽忠前往理国公府,当然两人都换上了普通的衣服。不过在去理国公府之前,景琮带着刘尽忠先逛了一遍京城热闹的街道。
看着大街上的老百姓,一个个都是笑容满脸,精神饱满地模样,景琮心里十分欣慰。
作为皇帝,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得好,过得幸福。
“四爷,小的发现京城这几年越来越繁华了。”七年前,皇上刚登基的时候,京城里的老百姓都是一副沉重地脸,好像看不到希望地模样。可是,现在老百姓的脸上有了笑容,每个人都一副干劲满满地模样,好像他们的生活变得很有奔头。
这才七年,皇上就让京城里的老百姓地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景琮看了看街道两旁的商铺,微微地点了下头:“恩,越来越繁荣了。”这是一个好现象,他再努力十年,应该能恢复圣祖爷在世的时候的太平盛世。
刘尽忠拍马屁地说道:“这都是四爷的功劳。”
景琮听到这句马屁话,很是受用地点了下头:“不枉费我这几年的辛苦。”不过,京城能有现在这副繁荣地模样,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还有大臣们的协助。
刘尽忠心想皇上最开心的事情,大概就是看到老百姓生活地很好。
“听说今天是理国公的六十大寿,宫里的婕妤娘娘回来祝寿了。”
“这个梁婕妤是京城第一美人吧,听说很受皇上的宠爱。”
“皇上允许梁婕妤回来给理国公贺寿,这理国公府怕是要振兴起来了啊。”
“可不是么,自从去年皇上撤了理国公和他的儿子的官职,这理国公府就渐渐变得冷落起来。”
“我刚才去理国公府的门口,看到很多达官贵人都前去给理国公祝寿。”
“你说皇上会不会来给理国公祝寿啊?”
“不可能,皇上是什么人,日理万机地,哪有时间来给理国公祝寿。再说,理国公是因为犯了错,才会被褫夺官职,皇上怎么可能来给他祝寿。”
“梁婕妤不是受宠么,估计过个几年理国公府就会恢复以前的辉煌了。”
……
……
……
景琮一路上听到不少人在讨论理国公六十大寿的事情,“目前有哪些人去理国公府呢?”
刘尽忠回答道:“四爷,基本上都去了。”
景琮听到这话,勾起嘴角玩味地笑了:“都去了?”
“得知您允许梁婕妤回府给理国公祝寿,大臣们基本上都去了。”见风使舵,可是京城这些达官贵人的习惯和毛病。
景琮摇着手中的折扇,一脸深意地笑了笑:“都去了好,朕正好看看他们私下是什么德行。”
刘尽忠听到这话,心里不由地同情那些大臣们。
此时的理国公府的门口,门庭若市。
“还真是热闹啊。”
理国公府的门口有不少豪华地马车,从马车上下来的人,一个比一个不简单。
“四爷,宴席差不多要开始了,我们现在进去吗?”
景琮收起折扇,笑着说:“当然要进去,不过不以朕的身份进去。”
刘尽忠一脸茫然,“啊,那以什么身份进去?”
景琮没有回答刘尽忠的问题,迈起脚步往理国公府的门口走去。
理国公府的守卫拦住了景琮,请他出示身份。要知道理国公府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的。
景琮从怀里拿出一枚玉佩,正面印着三个字“毅勇公”。
守卫们一看是毅勇公府的人,连忙朝景琮行了个礼,然后恭敬地请景琮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