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181(二合一) 书院新人(5 / 5)

黄巾作乱,但在如今的局面下,当政太守无为,庸庸碌碌,就是最大的问题。

郭嘉在指挥着管亥护送郑玄到并州的路上,能自如地从济阴、陈留穿过,已是个佐证。

既然这些人做不成事,反而让民生多艰,还不如归并到他的管控之下,届时再往朝廷求个兖州牧的职位就是了。

至于他此时看着两头的汉室对峙,官员官职的委任变成一种近乎玩笑的东西,到底还存有什么别的想法,只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枣祗是个合格的屯田校尉,并不是个善于揣度主君心思的谋士,他便并未留意到曹操发问后的沉思里有什么复杂的心绪变化,只是当即给出了个肯定的答复——

能!

他有这个信心跟上曹操的脚步。

同样的,陈宫也有这个为曹操在行动之后应付邺城朝廷的本事。

曹操满意地得到了这两个答案,一边想着今年的扩展计划,一边走回了家中。

他的长子曹昂此刻被他派去了东阿巡视,并不在濮阳,在此地家中的孩子,只有卞氏所生的曹丕和曹彰两个儿子。

在他踏入院中的时候,便见被他戏称为“黄须儿”的曹彰迈着小短腿朝着他扑了过来,后头则跟着慢悠悠走过来的曹丕,不疾不徐地给他行了个礼。

曹操打量了一番两个儿子,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一动一静之间的对比着实是悬殊得很。

再想想他送个儿子去读书,总不能是去将乔琰的乐平书院给砸了的。

他便当即做出了决定。

将曹丕送到乐平去!

------

也几乎就是在前后脚的时间里,另有一份年礼也送到了收礼者的手中。

不过这不是一份由乔琰送出的年礼,而是由郭嘉送出去的。

收到礼物的是此时还在琅琊郡小住的荀彧。

别看郭嘉在去年的年末前往青州接出郑玄,在回返的途中擦着徐州的边境而过,经过的也正是琅琊郡的地盘,但他将公事和私事分得格外清楚,丝毫没因为荀彧是自己的好友,便在过境的时候知会他一声。

连着人送个口信过去的事情都没做。

此时职责达成,倒是可以给人送个问候去了。

想了想荀彧在去年八月信中所说的事情,他便把九月到元月所出的乐平月报,连带着乐平书院内儿童读物的几份手抄本,打了个包给荀彧寄了出去。

他反正是不会承认,他是看到乔琰给曹操和刘辩送礼才想起来,还应当给远在异乡的荀彧“送温暖”,只美其名曰,是想等到乐平月报的新年刊出来之后再一并送去。

荀彧收到这份年礼的时候,看着信中的文字都能猜出来,郭嘉在给自己找理由的时候到底有多不走心,颇为无奈地摇了摇头。

在大致扫了一眼这五份月报中的内容后,他心中不免为乐平的全方位并进而有些愕然,只是并未表现在面容上,而是将其转送给了一旁的诸葛亮。

以荀彧看来,因去留不定决定在各州转转,当先选择了徐州,或许是他做出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诸葛亮这孩子的天赋远不是他在给好友的信中所称赞的那么简单。

他年纪不大,但对接纳到的知识自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也极具思辨和统筹能力。

这样的人但凡能够接触到一个适合其吸纳知识的环境里,必定能成长为国之栋梁。

荀彧更是留意到,当他将随信寄来的月报和书籍都转赠给诸葛亮后,这孩子虽在粗略翻看的时候,对其中一本木工机械的书籍格外感兴趣,还是先将其放在了一边,看起了从月报上透露出的并州现状。

对一个孩童来说,能克制住自己的兴趣无疑是一种本事。

他语气温和地问道:“看出了什么?”

诸葛亮的目光久久停滞在其中的一页上,那上面正是对并州与凉州同期开展的水利工程的记载,回道:“这位乔并州,已远走在其他人前面了。水利不是无用之功,而是抵御天灾手段,可别处却还在为温饱发愁,此间堪称差异悬殊。”

旱灾若至,哪怕是徐州这等地方都难有幸免。

放在凉州和并州这种地方上,这种劳苦用心更显可贵。

“你说的不错,但我更在意的倒是这一条。”荀彧伸手指向了下一页上的一行小字,“在郑玄抵达乐平后的书院扩招,其中图谋甚广。”

偏偏其他的地方,根本防备不了这种文化掠夺。

她能将郑玄接来此地,本身也是一种本事。

各地州牧中独一份的本事!

诸葛亮忽听荀彧叹了口气,说道:“等我离开徐州去往下一处前,我会说服你叔父,带着你们往乐平走一趟。”

“无论将来情形如何,又是否要效力于并州牧……你天资聪颖,不该输在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