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 65 章(1 / 2)

众人震惊地抬头,然而还是没有人说话。

小顺治在心里一叹, 现在都不说话, 如果哪一天他的政令是错的,是不是也没有人敢出言指出来?

“三院分开劝谏、监管大清国的行政、律列实施, 以及皇家宗室、王公大臣的行为操守。朕希望,自己与诸位臣工共勉, 尽量少犯一些错误,多做一些正确的, 该做的事儿。当然, 三院的人也是普通人, 也会有犯错的时候……你们有想法尽管提出来。”

跟着众人一起装乖的豫亲王想着当年皇太极力排众议建都察院时候的目的,笑着站出来支持, “回皇上,臣觉得三院的方法很好。官员们的官风官声代表着大清国的形象,类似于宠妾灭妻、内帏不修、私德败坏……的官员, 堪称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当然了, 大家伙儿一开始肯定是不习惯, 但是慢慢的,也就习惯了。”都察院刚刚建起来的时候那个喜欢?现在不也习惯了天天被他们盯着?“都察院有知法犯法的人, 三院的人自然也会犯错, 这个是人之常情。臣的意思,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同样想起关外的时候各种摸着石头过河,各种乱七八糟劝谏的小顺治稍稍笑出来,那个时候满汉蒙三族天天互相盯着彼此, 事儿小却乐此不疲……。

众人……,众人听着豫亲王的态度,看着皇上的态度,都觉得为难。豫亲王上下嘴皮子一碰倒是轻巧,家大业大的哪家没有几个不肖子孙?再者说了,都察院本就权重,如果三院的人手里都有了权力,和前朝的两厂一样罗织罪名,结党营私……

性情狂傲不羁陈名夏大人想着以后到处都有几双眼睛盯着自己就浑身不舒服,万分不想“习惯”那样的日子,所以他发现没有汉家官员出来表态,忍不住自己站出来。

“臣知道台谏制度的好处,可是谏官诤臣有历史名臣魏征,也有宋朝的一些谏官为了求名,为了‘谏’而‘谏’,严重地阻碍了各项正常政令的实施。”

任何政令的具体实施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毕竟实际操作者是人,可是当年在范仲淹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跟着保守派们一个劲儿地反对变法的谏官很多,他们把各种不好的细小的地方都一一提出来,看不到任何好的地方,可以说是目光短浅。

小顺治明白他的意思,不过他另有理解,“大清国的发展大方向不变,这是我们需要把控的事情。至于具体发展过程中会有的小问题,若是有人提出来,能解决的尽量都给解决,至少做到心里有数,而不是耳目闭塞,一味地朝前奔跑不看道路两边。”

众人心里送来一口气,皇上不是要弄“东厂”、“西厂”,或者和宋朝一样借着谏官打压文武大臣……突然很感动。

吕宫大人还是没动。冯铨大人想着上次落后一步的教训直接出列,“都察院、大理寺、刑部统称三司,管大清国刑律;都察院、监察院、台谏院主监督,互相监督,本应很好,只是这样一来,都察院的人选应当‘谨慎又谨慎’。”

一向老好人没有大事儿不发言的都察院满洲参政尼堪听了立即出班,“臣同意。现在都察院事儿多,权务太重。各项事务顾之不及,现在让台谏院和监察院分担,更好。”

一般情况下都是沉默的蒙古参政达雅齐随即站出来,声音厚重哑然,“臣同意。看似分属三院,其实只是把都察院的职责具体细分成,责重监管事宜。”

汉人参政张国柱也出来表态,“臣同意。都察院建立于崇德年间没入关之时,现在时易世变,国家疆域广袤、事务繁重,将都察院分开三院是应有之义。”

…………

今天的早朝拖延了半个多时辰,小顺治看着文武大臣们终于放松下来的表情,听着他们畅所欲言的一言一语,自己的心情也终于放松下来。

大清国的监管制度现在成立,或者也确实是到了时候。关外关内形势大不一样,虽然再多的监管也挡不住官官相护,官商勾连,可是人的天性有懒惰的,有自私,严管总是比宽管的效果好。

稍稍想明白了的小顺治放下了一半的心。

辰时一刻,龙舟的另一端,小宝宝们在亲额涅的照顾下用完了早上一顿奶一直等不来亲阿玛,被亲额涅领着和祖母姑姑们一起玩闹,几位刚刚学好了弹琴的小叔叔自告奋勇地给他们做幼教。等到小顺治下朝后换了衣服来接他们,小家伙们一个个都是兴高采烈地“啊啊啊”。

还是最喜欢亲阿玛幺。

小顺治看着他们这般精神活力的模样欢喜地挨个抱抱亲亲,听到他们亮开小嗓门送亲额涅出门,更是笑得开怀。一家人坐在甲板上休息,太后娘娘听着他们欢快的“哭喊”夸道:“玄诚道人说小阿哥们现在多喊几嗓子有助于提高肺气,肺气足将来肯定有一副好嗓子。”

十四格格重重地点头,“小阿哥们将来都有一副皇后嫂嫂的好嗓子,唱天籁之音。”

九贝勒博果尔跟着附和,“都和皇后嫂嫂一样,唱歌好听。”

小阿哥们……“啊啊啊”,他们是不舍得额涅出门,真的。

亲阿玛回应着他们的小不满的“啊啊啊”,跟着夸奖他们,“阿玛的小阿哥们将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