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像植物一样生长,雾锁重楼。污泥黑红,魔幻的城市,无尽的夜色!
低处滴水,四周惟有土地的厚重。或许是天渊、火井?或许是月亮与彗星,海洋和神话在此相逢?
苦涩之时,我想象着蓝宝石与金属球。我是沉默的主人。为什么在苍穹的一角,会出现一扇灰白的窗口?”
或是:
“高高的池塘迷雾升腾。哪个巫婆会在苍白的落日上?哪种树上的紫色落叶将纷纷飘零?”
还有:
“当中国墨汁散发着怡人的芬芳,黑色的香粉轻轻洒落我的夜晚。”
还有:
“晶莹的灰色天空。一幅奇异的图画:一些桥,笔直、凸起,或斜横低回,蜿蜒交错,形状在闪亮的河网中扭曲,而所有的桥都那么悠长、轻盈,以至于有圆顶房屋的河岸显得矮小、低沉。”
或许正符合了诗集的名字Illuminations,这是一部关于“色彩”的诗集,其中多多少少也宣泄了他被爱人伤害的悲愤。
*
阿瑟还是不肯说他的自传到底写了什么,只是说,写了一半了,全部完成后大概有20万字。他不像福楼拜那样删改严重,他仔细选择词汇,选择故事,选择人物,只写必要的,不浪费时间和笔墨。
维塔丽非常好奇,想尽办法想要提前看到底稿,问他需不需要誊抄,阿瑟客气的拒绝了。
反而问她,“你呢?你这段时间也该做够了练习,你明白到创作的精要了吗?”
“明白了。”维塔丽想了一下,“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不该限制自己。‘创作’不应该有限制,写我想写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应该写什么。”
“写你自己。”
“也是写自传或是半自传吗?”
“对。”
“可我的人生经验有限,并且,也没什么好写的。福楼拜先生说,要跳出‘自我’的限制,眼界放得更宽一些。”
“你喜欢什么样的故事?”
她低头思索片刻,“《茶花女》,《包法利夫人》,《傲慢与偏见》。”
“……你最喜欢哪一本?”
“还是简·奥斯汀吧。左拉雄心勃勃,想写一套系列,讲述一个家族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他和雨果、福楼拜、屠格涅夫都有一种想要倾诉世间所有不平等的意愿,这叫‘现实主义’。我要是走他们的路子,就得写点苦大仇深的作品,写小人物,写世道艰难,人生苦短,又太漫长。”
阿瑟闷笑,“他们是有点儿过于愁苦。”
“虽然实际上我也并不需要经历什么人间疾苦才能写出很好的作品,奥斯汀就没有经历过什么人世艰难,可到现在人们都还在看她的,并且几十年都还不落伍。乔治·桑也很好,但乔治·桑的作品实际上没有奥斯汀的作品普及面广——奥斯汀并没有使用什么艰涩的词语,也没有戏剧化的故事,可不管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喜欢看她的。”
法国人倒不是很喜欢简·奥斯汀,大概那种慢吞吞的英国乡村士绅阶级的生活场景不能吸引法国读者,再说法国本土作者也很多,法国人总有新的看。
“你必须先弄清楚自己的写作特点,然后想想要写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故事。”他其实不很理解维塔丽的困境。对他来说,他想写,很简单,那就开始写了。诗歌比复杂多了,可真算不上什么难题。
维塔丽在知识积累上不亚于他15岁的时候,甚至要更好,毕竟有个好导师,面比他15岁的时候要宽广得多——当年他只能在书店里看书,很多书都没看过。
“我们得尽快解决你不知道要写什么的问题。虽然在我看来,你才15岁——15岁半,完全不用着急。”
“那是因为你是男人,你想做什么,只要努力去做就能成功;而女人不是,女人想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名利和地位,绝大多数时候只能依靠男人,不是丈夫,就是父亲和兄长,有时候也会是儿子。”
阿瑟乐得不行,“儿子?你想得可真多!跟谁的儿子?嗯?”他逗着妹妹,弹了弹她的脸蛋。
“你严肃一点行不行?”维塔丽躲闪着,气愤的瞪着他。
*
细究起她不知道要写什么的问题,实际是因为她还没有那种强烈的想要讲述什么的**。跟绘画不一样,绘画大部分时候是已经有了主题的,需要考虑的是用色和明暗对比;而创作一本,讲述人物和故事,需要更多的东西。
知识的积累是必须的,不论哪位文学大家,都会在少年时代有大量的积累,一个没有接受过系统完整的数学教育的人能只凭一本数学课本就解开一道高难度的数学难题,但一个没有接受过系统完整的文学教育的人,会写出一本精彩而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你至少必须掌握常用单词和基本语法才能顺利写作,而这就意味着至少9年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写作”的门槛实际是很高的。
阿瑟会持续不断的创作难度更高的诗歌,是因为他本能明白自身的出身和环境与整个大时代之间的冲突与割裂,他的层次已经提高到不仅仅是“青春成长的阵痛”,而跟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创作上来说,他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