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却诱惑皇帝。当年明英宗开始也是“明君”,就是因为臣下蛊惑皇帝,才会弄出那么大的事情。
这些蛊惑皇帝的“佞臣”,都是该死的。
“朕一定要支持呢?”
朱厚熜态度软了,说了软话,但杨廷和却不让步。
因此朱厚熜重新硬了起来。
“臣不能奉召。”
杨廷和不痛不痒的顶了朱厚熜一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说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但到了现在朝廷政策也是很难绕过内阁。一百多年下来,内阁权力大增。杨廷和是内阁首辅,如果他真的强硬反对,那么很多事情都办不下去。就算是办下去,也会大打折扣。
但现在杨廷和就是这样的态度。
一句“臣不能奉召”,让廷议的气氛变得凝重。很多大臣,不管是支持皇帝的,还是支持杨廷和主张的大臣,包括那些中立的大臣,这个时候谁也不敢插嘴。
皇帝和内阁首辅对峙。
皇帝要干,内阁首辅却当庭表示不能奉召。
完全是硬顶。
皇帝和内阁首辅意见不合并不是稀罕的事情,但都是非常隐晦。很多事情都是悄悄地解决。像今天这样当场就顶起来,却是少之又少。因为皇帝需要内阁首辅处理政务,内阁首辅需要权威,因此皇帝会给内阁首辅体面。同样内阁首辅想要继续当内阁首辅,肯定是需要皇帝的支持,因此不会让皇帝下不来台。
所以现在这样的事情,在朝廷就是大事情。朱厚熜看了看群臣,发现群臣都噤若寒蝉。再看了看杨廷和,杨廷和虽然微微弯腰,但脸上的表情是很坚定的。
朱厚熜有些生气。
但没有杨廷和的配合,想要从户部弄出钱来不容易。当然皇帝就是皇帝,皇帝如果真的要弄钱,户部也无法反对。可是朱厚熜一旦强制执行,杨廷和的性格肯定会闹脾气。一旦那样必然会导致朱厚熜跟杨廷和这个内阁首辅翻脸。皇帝和内阁首辅翻脸,要么是皇帝哄着内阁首辅,要么就是内阁首辅辞职离开,不会有第三条路。
朱厚熜在考虑。
衡量轻重。
一个内阁首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整个朝政的变化。特别是杨廷和这样,当了快十年内阁首辅的大佬,一旦离开朝廷一定会给朝廷带来混乱。朱厚熜要考虑的是,放弃杨廷和这个内阁首辅,会不会影响朝局。如果杨廷和离开朝廷,会不会有问题。甚至会不会影响朝廷正常运转,会不会影响朝廷政策的延续。
“那依照杨卿的意思呢?”
“皇上,臣认为按照原定计划扩建沈阳即可。至于李总制表示为了沈阳和辽阳的安全,扩建要塞城市,臣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最起码现在没有必要。而且朝廷现在的情况,也没有那么多钱支持。若想要保护沈阳和辽阳,可以设立更多的墩台,防御边疆。这样朝廷还有足够的实力支持。”
杨廷和最担心辽东往辽河套地区发展。
其他不说,李承勋选择的时机,杨廷和是赞赏的。现在的确是往辽河套地区发展的好机会,没有势力可以阻挡。一旦开始在辽河套地区筑城,真有可能控制辽河套地区。
可是杨廷和担心的就是这个。
一旦皇帝尝到了甜头,看到可以轻松控制辽河套地区,会认为草原部落容易控制,容易击败。一旦如此很有可能就会开启和草原部落的战斗。
“臣反对。”
杨一清站出来。
大声道:“皇上,臣反对杨阁老之言。臣想问问杨介夫,可曾在边关待过?可曾看过边关的那些墩台?可曾看过在驻扎墩台的军人?”
杨一清连续质问杨廷和。
没等杨廷和回答,杨一清继续道:“辽东地区一年有一半时间处于低温,你让我们的军人在墩台御寒?那么前线部队的后勤怎么办?以前这种情况前线主要是屯田,可是在辽东地区屯田是非常困难的。辽东因为生存不易,就是城内的军户逃逸都非常严重。在设立一些生存更困难的墩台,杨阁老怎么保证这些军户一定老老实实的守着这里?如何保证这些墩台有效防御?杨阁老站在这里说起来容易,可曾想过边关将士?李总制扩建要塞城市,才是真正解决防御最好的办法。臣支持李总制扩建辽东城市方案。”
“辽河套地区,千里之内荒无人烟。控制这里,完全没有必要,对于朝廷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拉长后勤补给,给草原部落袭击的机会。李总制的规划,浪费朝廷钱财,只顾自己功成名就,此乃‘奸臣’之道。”
杨廷和有些生气了。
自己正在态度鲜明的反对此事,让皇帝放弃原来的主张。可是这个时候杨一清跳出来,直接给了自己一盆冷水。杨一清在朝廷当中分量很重,他站出来支持皇帝,就是给皇帝一颗定心丸。皇帝本来就是支持李承勋的战略,有了杨一清的支持,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一切努力都算是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