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不交税,宗藩侵占官田和民田不交税,地方乡绅占据大量土地不交税,官田管理混乱收不上赋租。我朝田赋岂能不下降。长此以往下去,交税的土地越来越少,朝廷财政收入也会越来越少。等哪一天朝廷财政出现问题,就是朝廷崩溃的开始。你说说土地问题严不严重。”
“庄田清查,就是为了皇上说的问题。”
“治标不治本。”
朱厚熜给了杨廷和评价。
庄田清查,效果很好。但也只是一时功效,不可能根本问题是改变朝廷田赋的问题。
不过朱厚熜并没有争论这个话题,继续道:“第三,宗藩问题。如今朝廷推行的宗藩改革,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抑制日益膨胀的宗藩人数,宗藩俸禄。但也只是一时的效果。若没有彻底的改革,宗藩人数还是会持续的增长,朝廷的压力依旧会非常大。宗藩人口数量,最多三十年就能够翻一番,有时候二十年就能够翻一番。想想目前的宗藩开支是多少,三十年后翻一番,宗藩开支会是多少。一甲子之后,宗藩人数翻两倍,到时候宗藩开支会是多少。你能确定到时候朝廷财政能够支撑得住宗藩开支如此的增加吗?宗藩问题不解决,始终是朝廷最严重的问题。而且时间拖得越久,就越严重。等哪一天朝廷财政连宗藩俸禄都拿不出来的时候,朝廷怎么办?停发宗藩俸禄?还是朝廷什么事情都不干,只负责宗藩俸禄?”
杨廷和此次没说话。
因为杨廷和已经是明白朱厚熜的意思。朱厚熜现在这只是在跟自己说,并不是为了听自己的意见。说不定说完了之后,再听自己的想法。
所以杨廷和沉默。
但杨廷和也在认真的思考朱厚熜说的这些。因为朱厚熜说的这些问题,的确都是客观存在的。
这些事情杨廷和也知道。
“第四:卫所问题。全国卫所已经崩溃,一半以上的卫所军户逃离,成为了流民。这些世世代代的军户为什么逃离卫所,就是因为在卫所活不下去。卫所是朝廷军队根基,可是卫所军户逃离数量这么多,表明全国卫所已经崩溃。卫所现在无法提供足够的兵源,以后军队怎么打仗?看看嘉靖二年宁波和绍兴两地卫所军队的表现。上万人面对三百倭国使团人员毫无办法,让他们在宁绍两地来去自如。甚至几千人正面对决倭国使团三百人,结果被他们杀得大败,伤亡惨重。这样的卫所军队能保家卫国吗?卫所军队是如此,卫所的军屯情况呢?更加严重。军屯本来是为了保证军队粮食,但现在军屯都不知道在谁的手中。王琼在浙江调查卫所,调查结果卿也是看过的。卫所的军屯都到了哪里?都被人吞了。若不管这些事情,以后卫所无法给军队提供粮食,那么只能是朝廷财政提供粮食。朝廷财政有那么多吗?一个无法提供兵源,无法提供粮食的卫所,如果不改革,留着有什么用?”
朱厚熜把大明朝存在的问题,很直接的说了出来。
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
大家都知道。但到底要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或者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如何,是有不同的想法的。朱厚熜也是第一次如此直接,跟杨廷和说这些问题。
杨廷和的脸色也是越来越凝重。
这些问题,朱厚熜是赤裸裸的摆在了杨廷和面前。你一个内阁首辅,处理了这些问题吗?
“第五:海外番夷问题。和佛郎机打了一仗之后,朕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这些海外番夷来自离我朝有万里之遥的西方。甚至他们的国家在比元宋时期的阿拉伯商人还要远的地方。但他们能够跨越万里之遥来到我朝,表明他们的航海能力比我朝海商,水军厉害很多。目前我朝水军和海商,哪一个敢跨越万里。估计也只有太宗文皇帝之时的三保太监下南洋,可以和他们比拟。但现在我朝的船只,我朝的航海技术比那个时候差了一大截。再看看这些佛郎机商人的护卫战船,他们的船也好、他们的兵器也好,远远好于我朝军队。汪侍郎(汪鋐)动员了远远超过佛郎机人的部队,才能够艰难的战胜了对手。但这只是佛郎机商人的护卫船而已,本来就不是佛郎机的正规军队。若是他们的国家对我朝感兴趣呢?佛郎机商人的护卫船不到十艘,却在广东闹得天翻地覆,汪侍郎几乎是集结了整个广东所有的水军,加上一些海商的护卫船,才勉强战胜他们。若是他们的国家,派遣他们的水军,来个七八十艘,或者上百艘更大更厉害的船,卿能够确定广东那边挡得住?朕没有这样的信心。”
“皇上……”
“杨卿,千万不要说什么,番夷不足为虑这种话。因为朕从来不相信这种话。从唐末开始,多少北方草原民族南下,多少所谓的蛮夷进入中原成立国家。到了宋末,蒙古部落崛起,最终入主中原成立了元朝。难道这些番夷都不足为虑?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接连打击蒙古部落,但土木之变的时候,也先还不是打到了京城脚下。朕做事情,从来不会低估难度,会把所有可能的困难都考虑清楚。因为只有这样,再碰到困难的时候,朕才能够不退缩。同样朕对任何的敌人,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