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208 施政湖广2(2 / 4)

这几个部门都是第一次在地方成立,很多地方官员不熟悉。

也不懂他们有什么权力。

因此彼此都了解一下。

这些新成立的部门,告诉这些湖广官员,他们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其实就是要这些湖广官员配合新成立的部门,完成他们要做的事情。这里面会有很复杂的利益纠纷,需要一段时间的博弈。

张璁并没有多说话。

因为这是这些新成立部门和地方官府之间的事情。张璁之所以同意这些部门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他们分担压力。因此这个时候张璁当然是不会说什么,让他们自己处理。

一直等到这些都结束之后,张璁才慢慢的开口。

道:“本抚受皇上托付,巡抚湖广。既然皇上派本抚来到湖广,那么本抚就要做好这个巡抚,这才能够对得起皇上的信任。本抚不管以前别人是怎么做的,既然现在是本抚当湖广巡抚,那么一切都要按照本抚的意思来。本抚来湖广之前,和吏部王尚书(王宪),都察院高部堂(高友玑)谈过。本抚要在湖广制定一套新的官员考察机制,配合朝廷吏部和都察院的考察。”

听到张璁的话,所有的官员都是皱眉。

考察、考满制度,是大明朝对于官员审核、提拔的重要做法。大明朝现在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对于官员进行考察,对于官员进行提拔。这个考察方式,大家都习惯了,熟悉了。

现在张璁弄一个新的考察方法,大家怎么可能不皱眉。

张璁没管这些人的想法。

大明朝发展到现在,本来的官员考察,越来越流于表面,效果越来越差。更多的是看上面官员的意思,考察标准开始变得模糊。就像是桂萼这种在地方政绩很出色的官员,几次吏部考察都不怎么样。甚至九年考满之后,都因为考满报告很差,所以只能是去南京户部担任主事。

几乎是断了仕途未来。

要不是朱厚熜把桂萼提拔到京城户部,给他委以重任,他现在应该还在南京蹉跎时间。

为什么。

实在是因为桂萼在当县令的时候,在自己的地盘丈量土地,直接得罪当地士绅。这些士绅都有一层又一层的关系,桂萼的评价怎么可能好。

这种事情很多。

有些官员其实什么正经事情没干,每天呼朋唤友,吃喝玩乐。应该说这样的官员,完全是不合格的。可就是因为他们在士林当中的名声好,所以考察之后,评价就很高。这就是现在大明朝的考察官员的一大问题。

也就是说没有标准。

完全看考核人的喜好。

加上目前大明朝吏治败坏,这种事情更是普遍。

张璁就是要改变这一点。

为了这个张璁和朱厚熜这个皇帝是做过交流。张璁对于如何整顿吏治,有自己的看法。而朱厚熜是有历史记忆,因此给张璁进行一些补充。

最后张璁完善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准备在湖广试验一下。

“从现在开始,每一名官员,都要把自己下一年要做的事情,写出一份计划。等审核之后,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在湖广省,除了湖广左右布政使、湖广按察使、湖广土地司司长、湖广督察院都御史、湖广学政之外,其他所有的官员都要把他们要完成的事情写上去,分别放在省都察院、巡抚衙门,还有就是自己直属衙门。土地司的官员,就放在土地司。按察使司下属的官员,就放在按察使司。涉及到学政的,就把计划书放在学政衙门。其他知州、县令则是放在布政使司。每个月、每个季度、又或者是每半年,都要抽查,监督官员实行的情况,督促他们完成计划。巡抚衙门、省都察院,以及直属机构,都有权力抽查。完成了一件事情,就给一个分数。等规定时间到了,若没有完成该完成的事情,就要接受处罚。”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考成法”。

弊端不少。

但同样在大明朝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考核官员的方法。应该说“考成法”的出现,对于大明朝的吏治是有很大的改观。而“考成法”的雏形,历史上就是张璁完成的。张居正的“考成法”,是完善了张璁的官员考核法。

张璁在构思考核官员方法的时候,朱厚熜给了他很多启发。

张璁现在就要在湖广实施,看看效果如何。“考成法”最大的进步就是,考察官员有了一定的量化概念,你完成了多少事情,都在上面有标注的。

你完成了多少,你没有完成多少,都有直观的表现。

不像是以前那样,考察比较模糊。

可是张璁的话刚刚下来,所有人立马脸色大变。在场的都是湖广正五品以上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官场老人,立马明白了张璁的意思。

这要是实施起来,就像是后面有人拿着鞭子赶着他们走路一样。

谁会高兴这一点。

他们寒窗苦读多年,好不容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