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爷,你尝尝这个,这是用玉米做的饼。”
“玉米饼?”
“是。”
陕西。
本来脸色就比较黝黑的陈九畴,这两年当中皮肤更黑了。
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农民。
穿着灰布色的短打,其实就是农民干活的时候穿的衣服。加上脸黑黑的,就像是乡下干活的老农,你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两榜进士出身的,曾经的一方总督。
陈九畴操着一口流利的陕西话,和这里的老农说话。
没有任何的架子。
陈九畴现在是巡按御史,负责在陕西推广玉米种植。陈九畴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人,打仗的时候喜欢亲自带兵打仗,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亲力亲为。
在陕西推广玉米也是。
陕西有关中平原,这里好的耕地不少。但这些好的耕地,主要是种植小麦,陈九畴不会推广玉米的。当然陈九畴想要推广玉米,当地官府和百姓也不可能同意。毕竟关中平原是陕西最大的小麦产地,你要是不让种小麦,陕西百姓岂能同意。所以陈九畴推广玉米种植,主要在那些干旱少雨的地方。
当然只要是农作物,都是离不开水资源。
玉米也是如此。
但玉米的好处就是,除了产量比较高之外,更重要的是比其他农作物耐旱。同样的干旱情况,小麦之类的一亩地只能收获几十斤,但种植玉米就能够收获二百多斤。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之下,玉米的产量是小麦的四五倍。
这就是玉米的优势。
陈九畴不懂玉米。要不是皇帝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他都没见过玉米。但这两年在山西干旱地区推广玉米,让陈九畴看到了玉米的优越性能,看到了玉米的广阔前景。更明白了皇帝为什么如此重视玉米种植,专门让自己负责推广玉米。
山西、甘肃一带,有大量的耕地,非常适合种植玉米。
耕地条件稍微好一些,有一定的水资源支持,玉米的产量就会更高。一亩地轻松可以达到三百斤左右,甚至精心照料的话可以达到四百斤。这个和其他农作物相比,简直是救命的。
看到如此好的效果之后,陈九畴就更加积极。
不过两年多的时间,陈九畴在陕西推广玉米种植,有了四百多万亩,产量超过了一千万石。
可以说硕果累累。
陕西,现在的陕西包括后世的陕西、甘肃、宁夏地区,还包括一部分的青海地区,因此面积是很庞大的,也是大明朝最重要的西北重省。本来陕西的耕地面积也很多,但随着大明朝放弃不少土地,包括放弃河套地区。然后面对草原部落采取防御措施,还改变了以前盐政的‘开中法’,都让陕西的耕地面积急速减少。
河套这些优良土地没了,废除了“开中法”之后商田也没了。卫所制度崩溃,屯田制度同样崩溃,人口大量迁移其他省份,都造成了陕西耕地面积的减少。
早年陕西耕地面积多的时候,甚至达到过六千万亩以上。但现在陕西耕地面积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万亩,人口也不怎么增长。说起来新中国的时候,陕西、甘肃、宁夏几个省份耕地面积最高的时候一度达到过两亿亩左右的耕地。就算后来推行退耕还林,这个地区的耕地面积也有一亿三四千万亩。可以看出西北几个省份的耕地不是很肥沃,但耕地面积是不少的。
陈九畴在陕西多年,从陕西巡抚开始,后来担任陕西总督,对于陕西还是很熟悉。所以陈九畴一边推广玉米种植,一边还支持当地百姓重新开荒。或者说把撂荒的土地,重新捡起来开始耕作。
继续增加玉米种植面积。
按照陈九畴的计划,明年陕西玉米种植面积可以翻一番,达到八百万亩左右。这样陕西每年的玉米产量就能够达到两千万石左右。
这样的产量,完全可以保障前线军队的粮食。
朝廷这边面对一个小小的土鲁番,为什么采取安抚的手段。就是因为陕西这边太远,后勤压力太大。要是陕西这边的军队可以自己解决粮食问题,那么面对土鲁番这样的小部落,完全不需要采取安抚手段。以后还可以跟汉唐时期一样经营西域。
其实种植玉米容易。
甚至可以强制性的让农民种玉米。
但这样后遗症太多。
因此陈九畴在陕西推广玉米,却是双管齐下。一方面是让百姓看到玉米的高产量,看到种植玉米的好处。然后和地方官府商量,允许百姓用玉米交税。虽然用玉米交税相比起小麦需要交的更多,小麦如果交税一年交十斤,那么玉米交税就要交十五斤到二十斤。但双方产量不一样,结果算起来玉米交税,还是非常合算的。这样可以激发农民自己种玉米。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积极的发展玉米的各种吃法,好让百姓接受玉米。只有百姓认可玉米,才能够真正让他们愿意种植玉米。有了官府的支持,陕西这边的确是发明了好多种玉米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