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旁边已经有人准备好了文房四宝,不愧是宫侍,这个效率是真的高。
只不过那边还要研磨,骆时行直接说道:“臣先口述,再写下来吧。”
武曌一愣:“你这……已经想出来了?”
骆时行微微一笑:“仓促之间写的不好,还请陛下品评。”
他沉吟半晌便念道:“春水澄清见发毛,锦鳞行处水纹摇。岸边人影惊还去,时向绿荷深处跳。”
武曌听后若有所思说道:“四句没有一个鱼字,却活灵活现的表现出了鱼的模样,写得好,赏!”
骆时行起身谢了商,看上去颇有些宠辱不惊的样子。
武曌多看了他两眼,虽然上次在宴会上骆时行也曾经出口成章,但无论多少次,武曌都会觉得新奇。
感觉这孩子写诗不仅迅速而且风格多变,武曌身边也有许多专门写诗的人,就是为了讨她欢心,那些人都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哪怕想要突破自己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是谁写的。
可是骆时行……把他所有的诗都放在一起压根就看不出是一个人写的,武曌越发觉得这孩子有意思。
如果骆时行知道武曌的想法,恐怕还要叹息一声,他抄了好多人的诗,每个人风格都不一样,当然风格多变了。
比如说刚刚的那首《鱼》,就是北宋欧阳修所写,之前的更是除了唐朝哪个朝代的都有。
武曌觉得有意思,张昌宗觉得后怕,而从来没见识过骆时行出口成章的李旦则已经震惊了。
不仅仅是他,他的儿子们除了最小的两个也都很震惊,就算是年仅九岁的李隆基似乎也明白出口成章的含金量。
李家几个孩子反应过来之后更是喜欢他喜欢的不得了,这些孩子身上看不出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尤其是李隆基估计看到的都会以为这孩子长大了会是个文艺青年,谁能想到这还是个狠到能在皇宫杀得血满衣袖,然后出去接自己父亲入宫的人呢?
李成器和李成义年纪大一些,比较含蓄,唯有李隆基年纪不大不小,懂事又没那么拘谨,一路跑到骆时行面前眼睛闪亮亮地看着他:“骆侯,我要读多少书才能像你一样写诗写得又快又好呢?”
骆时行看着他笑了笑:“读书嘛,差不多就行,实际上我没读过多少书,唔,你九岁了,我当初读书读到你这个年纪,后来就再也没读过了,当年我比较顽皮,父亲管教我也不是特别严厉,所以我读书可能还不如你多呢。”
这一点骆时行是可以肯定的,他的量肯定比不上现在的李隆基。
李隆基显然有些不相信:“不可能,没读过书怎么写得出那么好的诗呢?”
骆时行伸手搭在他肩膀上十分哥俩好地说道:“写诗看得可不是读书多少,而是看你对这个世界了解几分,有没有认真观察过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当然不是说一点书都不读,只是读书多却不认真体会生活的话,只会让诗词流于匠气,写出来的诗整体没问题,却并没有打动他人的力量。”
李隆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要怎么观察生活呢?”
骆时行说道:“有些事情啊,要自己去体会才行,比如说我在岭南时写的诗是因为我亲眼看到了百姓们的日子是什么样的,甚至我也有过那样的日子所以才能写出来,真正论起来,写情要真情实感,写景要观察入微,你要想写人呢,就要去看人间百态。”
李隆基一脸的似懂非懂,骆时行心中叹气,算了,也不指望两句话就能让李隆基改了性子,更何况人是会变的。
现在的李隆基跟以后的李隆基不一样,不过骆时行总觉得,年幼时候的影响很大,通过历史记载就能看得出,李隆基这个人重情但也薄情,这两种都是分人的。
他只是想给李隆基灌输一种思想,虽然未必有用,但万一呢。
可武曌和李旦却都一脸若有所思地看着他,李旦是觉得盛名之下无虚士,骆时行能说出这些话可见他在这方面造诣之深,相较而言,他所说的自己没读过什么书都不算什么了。
读书死记硬背没用,还是要学以致用。
而武曌……想得似乎更多了一些。
等到晚膳结束,武曌看着李旦说道:“四郎带着大郎他们先回去吧,无咎,你留下。”
李旦顿了顿,有些担心地看了一眼骆时行。
骆时行心里也有些奇怪,不明白为什么武曌还不放他走。
快放他回家啊,家里大猫都要等急了,万一他一着急拆家怎么办?
然而很快他就察觉出了不对,武曌居然把所有人都摒退,除了心腹宦官宫女,一个都没留,张氏兄弟都退下了。
这是要干啥?
等人都走了之后,武曌看着骆时行问道:“朕有意立太子,爱卿觉得谁更合适?”
骆时行:靠,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