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第一百六十章(1 / 3)

从奉命制作马镫那时候起,侯锁便明白,想要在少府令的职位上长久做下去,就必须学会死守秘密,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越来越深地发觉到,自己需要保密的内容逐渐变多了起来,包括但不限于雕版印刷,柘汁做糖等等。

南边无人掌握制糖的技术,侯锁也不敢大肆传播此类技术,便在少府中挑选信得过的匠人,由禁军护送着前往冲长那边,把交易得到的柘煮成糖后再运送入京。他挑人的时候,还给任飞鸿写了信,询问有没有什么好主意,能够让那些熬煮出来的柘糖变得美观一些。

任飞鸿没有主意,但她有可以询问的对象。

一日之后,西雍宫内的温晏然便如往常一样,接到了景丞的书信,愈发沉迷炼丹事宜的任飞鸿在信里询问,该如何祛除某种溶液里带有颜色的杂质。

这倒不是什么难题。

为了鼓励对方投入到炼丹大业中,温晏然一向乐意与任飞鸿分享一些对当前科技点没有太大影响的知识,当下略略思忖,便列了几种容易做到的方法,给任飞鸿作为参考,比如说用水提醇沉,醇提水沉,用酸碱溶液洗涤等等,或者使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在溶液中加入硅藻土、滑石粉或者活性炭作为吸附剂。

硅藻土跟滑石粉都能从自然界中获得,而活性炭制作起来也不麻烦,将洗干净的硬木挑选出来,放在有排气孔的锅里加热,直到木头变成木炭就好。

温晏然现在已经开始慢慢放权给她挑中的大周奸臣,然而不再事必躬亲的结果就是,她没能从任飞鸿那封措辞委婉的书信上猜到少府的真正目的……

*

御史大夫宋文述在皇城中遇见了王齐师,他们今日都要过来议事,两人先十分客气地彼此问候过,然后并肩往中书省行去。

宋文述前些日子曾受同僚请求,今日便道:“少府已经拨了钱款,并派人前往南地,御史台中倒是不曾听得什么风声。”他这样说,便是在指,御史台这边没有发现少府有值得拿到朝堂上商议的贪墨事宜。

王齐师叹了两声,倒没有感到奇怪,只道:“不瞒御史,在下今日散会后,还要去西雍宫一趟,向陛下请罪。”

宋文述略有些讶异:“侍中做了何事?”

王齐师:“曾经劝谏天子,对桑麻田改成棉田的事情加以遏制,免得百姓无衣可穿。”

当日皇帝并未理会他的劝谏,王齐师虽不能跟天子硬顶,也时时留意建州一带的情况,等着看棉花地增多后,到底会给周围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从他现在的态度看,如今的情况显然跟此前预料的有所不同。

宋文述笑道:“侍中且安心,陛下天纵之资,旁人自然难以相比,当日未曾斥责侍中,便是晓得你只是不太明白,并非有意为恶。”

他们两人说话事并未刻意避开旁人,走在身后的户部侍郎听了后,略想了一会,还是把袖子里的奏折略往回收了收。

她今日其实也有事情要劝谏——天下间的农桑等事务一向由户部管理,之前皇帝平地西夷、东地后,抄没了许多当地豪强大族的田地,然后统统收归官有,接着又把田地的使用权交给百姓,每年需要缴纳一定的收获作为赋税,并取消了这些人的人头税。

当日因为战事方平,所以官吏们对那种处理方式并无意见,只是看皇帝如今的样子,显然是要把上述的做法不断延续下去,难免让人不安。

户部侍郎本想加以劝谏,但看王齐师如今的样子,便打算再等一等。

——横竖西夷跟东地那边都没还没发生什么乱子,从以前的例子看,大臣无法理解政令的含义,比起皇帝犯了错,可能性更大的是他们水平不足,无法体会到天子的深意。

等中书省那边散会后,王齐师果然如此前说的那样,在内官的带领下,前往西雍宫,他刚进殿门,便俯身下来,大礼参拜。

——如果上司是一个明察秋毫的人,下属在发现自己有问题时,最好实事求是,及时过去认错,免得遭遇现实的反复吊打。

王齐师先汇报了建州一带百姓穿衣服的情况:“……如今改种棉花的人家,在缴纳一定量的棉作为税赋后,便将剩下那些留下自用,十分丰足。”

他以前觉得麻田减少会影响黔首穿衣,完全是站在士大夫的角度考虑,没有结合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进行思考。

对普通人来说,棉花不是绸缎的替代品,而是麻布的替代品。

而且与丝麻相比,种植棉花的过程没那么麻烦,哪怕未经处理的棉花也颇为柔软,制作成的布料也更加软和耐用,除了被做成布匹外,还可以作为被褥的填充物。

不但种植的过程更容易,在后续的采摘以及再加工过程中,棉花也比丝麻更加省事。

——在温晏然原来所在的世界中,棉花确实逐渐取代了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作物,可惜作为一个偏科学生,她对纺织业的历史并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

王齐师诚恳道:“微臣分明对农事缺乏了解,当日却自以为是,以拙漏之言劝谏陛下,实在是贻笑大方。”

“……”

温晏然单手支颐,沉默地看他。

对方的态度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