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2 / 2)

只求读完高中。

那些信的落笔时间都是七零年,之后她没再写过,不过想来原主同她父亲之间这一生都无法和解了。

对于原主来说,她在乡下从十三岁到十七岁,这几年不仅吃了苦,也更懂人情世故了。

对于继母的小心思,她父亲不可能看不出来,一个能在纺织厂当上副厂长的人再傻也傻不到哪里去。

但他还是顺着继母的心意把苏敏送走,不过是放弃了她,讨好了继母。

而且原主父亲在女儿下乡后也没有寄来什么粮票布票。

就算是写信信也是继母执笔的,几年时间三封信,来来回回不过是说家里日子艰难,没办法补贴苏敏。

还总是在信里感叹说她不懂事,当时她父亲在想办法,结果没来得及原主就下乡了,苏敏嗤之以鼻,想什么办法,最好的办法不就是让原主读高中。

原主只要成了高中生不就能再留下两年。

而且信里又说和亲戚们聊天说起苏敏,真是长大了懂事了,在乡下过得好,蔬菜水果都能吃上,又心疼在城里的父亲,从未提出要什么帮助。

这信写的真是让人翻白眼,简直当了彪子立牌坊,这是怕苏敏以后回去说下乡艰难但父亲从未伸出援手,于是就先一步的堵住了话头。

苏敏和陈小玉彼此都清楚,陈小玉做这些也不过是为了面子上好看,她的继女非不要补贴,可不是她不给。

但哪个人看不出陈小玉的本性,不过是和苏敏非亲非故,叹一句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罢了。

苏庆国一个纺织厂的副厂长,陈小玉是护士,继妹苏婉也进了厂子里,三个人三份工资,这种情况下日子能艰难到哪里去。

虽然没有彻底撕破脸,但人家也暗示的警告原主不要打扰人家一家三口的城里人生活罢了。

陈小玉做这些不就是仗着原主没人关心。

外公外婆过世了,爷爷奶奶有了孙子才懒得管苏敏这个孙女,而且还盼着陈小玉能给他们最出息的大儿子传宗接代呢。

至于苏庆国,对于陈小玉所做的一切估计都是默认的。

苏敏叹了口气,既然原主和这个父亲不亲近,做父亲的也很冷漠,完全没有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

继母又很有心计,难缠的很,继妹估计也不是个省油的灯,那以后就少相处就可以了。

反正她现在和他们离得远。

不过苏敏穷是真穷,别的知青或多或少都能得到家里的补贴,但苏敏却是从十三岁开始就自己养活自己。

她一个城里来的没有干过农活的小姑娘能拿到七个工分,想来吃的苦受的累是少不了的。

原主苏敏除了日记本还有一个小本子,是拿来记账的。

她下乡的时候正好邻居家姑娘也下乡,陈小玉不想被人说虐待继女,就比着对方的行李给苏敏准备了差不多的。

但人家邻居家是把该准备的准备好,等孩子缺什么了再寄,苏敏可没这待遇。

不过原主也机灵,把自己在家所有的东西都背来了。

不论是借来提前预习的高中课本,还是小时候穿的衣服,苏庆国在纺织厂上班,苏敏以前三五年一件新衣服还是有的,棉衣也有一身。

这也是原主所有的家当,下乡之后衣服破了,个子长高了衣服短了一截,牙膏用完了,牙刷秃了有钱没票了都得她自己想办法。

所以才有了这账本,借了别人的什么东西就记下来,还了之后再上去添一笔。

‘债主’们也大部分都是同个屋子的三人还有和苏敏同年下乡的孙雯雯刘霞两人了。

孙雯雯和刘霞都已经结婚了,但还没有孩子,手头上也更宽裕一些。

原主苏敏不爱占便宜,借了是一定会还的,一般还带点儿小利息,因此她们也愿意帮她。

苏敏旁观着想,还好原主没来大姨妈,不然日子可能更难过。

穷到来不起大姨妈,也是一种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