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府,议事厅。
云奇领着王府的仆人在议事厅中挂起了数十盏灯笼。应天城内的一众文臣武将正齐聚于此。
议事厅论政,向来都是上晌。今日是个特例。因为就在半个时辰之前,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刚刚从平江前线返回应天城。
最近两个月,吴王座下的三把椅子一直空着一把——那把空椅子属于出征在外的大将军徐达。现在亦空着一把,所不同的是那把空椅子属于告病在家的李善长。
大将军徐达端坐在椅子上。他身高七尺,刀削斧刻般的脸上带着百战沙场生出的一股英气。刚刚进城的他尚未卸甲,一身锁子连环甲被一个狮子扣紧紧扣在身上。腰间悬挂着的飞龙斩云剑鞘镶银,被头顶的灯笼一照,散发出幽光。
朱元璋笑盈盈的凝望着徐达:“二弟,你可回来了。咱这些时日想你想得做梦都梦见你。”
朱元璋在旁人面前自称“本王”,唯独在徐达、周德兴、汤和、常遇春四个义弟面前自称为“咱”。
徐达闻言,起身拱手道:“上位,末将也想您啊!更想嫂子做的鲥鱼汤。”
朱元璋闻声爽朗的大笑道:“你嫂子的鱼汤可不是随便做的。得等你攻下平江,活捉张士诚之后才会做给你喝。言归正传,平江战况如何?”
徐达信心满满的说道:“禀上位。咱们十一部共二十万大军把平江围得像铁桶一般。正如上位之前预料的那样,张士诚积蓄的粮草慢慢耗尽,咱们却是粮草源源不断。再耗上三个月,咱们全面进攻,张士诚必定一触即溃!”
朱元璋道:“嗯,很好。记住,咱要活的张士诚。另外,五弟。”
身高八尺,虎背熊腰,蓄着络腮胡的副将军常遇春拱手道:“上位,有何吩咐?”
朱元璋苦口婆心的叮嘱他:“五弟,待平江城破之后,若有张士诚部士兵投降,你切忌不要再杀降!需知,杀降不详啊!”
常遇春敷衍道:“知道了上位。”
徐达与常遇春并称为吴军双壁。徐达打仗以“稳”著称,且善用计谋。常遇春打仗以“勇”著称。二人各有千秋。从性格上来说,徐达比常遇春要强百倍。徐达外粗内细,谦卑和善。至于常遇春,刘伯温对他有一个中肯的八字评价:“勇冠三军,暴戾无仁。”打仗打红了眼,事后杀降兵这种事儿,常遇春这些年没少干。
刘伯温出班奏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攻克平江已成定局,上位应该部署之后北伐伪元的事宜了。首要一条就是先确定北伐军的士兵人数。中书省那边好按照人数提前半年准备粮草、军械、马匹。”
一听到“北伐”二字,议事厅中的一众武将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常遇春出列,说出了一句日后被记入史册的豪言:“愿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北定中原!”
刘伯温夸赞道:“常将军好胆魄!不过切勿轻敌。这些年江南各部义军混战,伪元坐山观虎斗,主力未损。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伪元军队尚存百万之众,当然,各路元军的战力参差不齐。精锐应该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
转头,刘伯温建议朱元璋:“上位,趁着我吴军的大将军、副将军都在,请定出北伐军的人数。”
朱元璋心中其实早就定好了二十五万人这个数字。他刚要开口说出这个数字,话到嘴边却又生生咽了下去。他想起常歌对他说的那句:“夜狼会的首领就潜伏在上位身边,是上位极为信任的人。”
朱元璋心中起疑,夜狼会的首领?此刻会不会就在议事厅中?如果此刻说出北伐军的总人数,岂不是直接向着元廷亮出了底牌?
想及此,朱元璋道:“这个,先不着急吧。”
参知政事张昶已经投靠了淮西党,他的观点却跟刘伯温相同:“上位,此事宜早不宜迟。早些定下人数,我们中书省好早些饬令各个属地筹措军费。”
一众文臣武将纷纷附和:“请上位早做决断。”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拿起茶盅喝了口茶。徐达跟朱元璋相交十几年,当初在濠州并肩作战时好得就差穿一条裤子。二人向来是兄弟心灵相通。他敏锐的察觉到他的义兄似乎有难言之隐。于是他主动帮着朱元璋转移话题:“上位,今日李相国怎么没来论政?”
朱元璋答道:“还不是那三万两军饷失窃的案子闹的?他心怀愧疚,又被许多人参劾,已经告病在家好多天了。云奇。”
云奇连忙应声:“在。”
朱元璋吩咐:“你去李先生府上。告诉他,盗银案的真相已经查清。伪元好手段啊。我们攻克金陵前,他们预先在金陵内留下了上百人的暗桩!这批暗桩名曰‘夜狼会’。夜狼会竟在应天潜伏了十年之久。盗银案的罪魁就是夜狼会。现在拱卫司已经查清了盗银案的真相。夜狼会的人也悉数被擒。李先生是清白的,与此事无关。让他明日回中书省理政。”
朱元璋的话明面上是让云奇转达李善长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