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是一个懂得隐忍的人。
浙东党在扬州土地兼并案上自作聪明,最终让杨宪吃了瓜落。他被排挤出了权力中枢,来到扬州做了一个小小的知府。这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政治野心。他在自己的书案前刻了一句话:忍常人所不能忍,方为大丈夫。
杨宪决定在扬州任上做出一番政绩让洪武帝刮目相看,尽快风风光光的重返中书省。
扬州,府衙大堂。
杨宪正召集府同知、通判、推官、教谕以及所属各县县令、县丞议事。
杨宪道:“圣上很关心咱扬州府复耕重建事宜。我等身为扬州百姓的父母官,应该带领百姓早日过上好日子。对圣上有个交待。诸位都知道,我是挂着中书省参政衔来扬州做的知府。若不能在一年之内让扬州大变样,我宁愿向圣上请旨,辞去中书省参政的高位。我丑话说在前面,到时候我丢了中书参政的官帽,在座的诸位官帽同样保不住!”
说完杨宪转头问坐在下首的高教谕:“高教谕,你是负责修撰《扬州府志》的。你且说说,扬州最繁盛时是哪朝哪代?每年向当时的朝廷缴纳多少粮米?”
高教谕沉思良久,而后道:“如果属下没记错,扬州最繁盛时是在南宋隆兴年间。当时的扬州每年向南宋朝廷缴纳粮米两百万石。几乎抵得上南宋全国军队半年的军粮。”
杨宪一派桌子:“好!咱们就以一年为期!一年之后,扬州要向朝廷缴纳两百万石粮米!”
大堂内的众官听后纷纷咋舌。
在府衙坐第二把交椅的钱同知叫苦道:“杨参政,此事绝无可能!依照下官测算,各县复耕之后,明年能向朝廷缴纳二十万石粮米就算好的。二百万石的数目超出了十倍!”
杨宪冷笑一声:“呵,诸位别忘了,我是管过前吴拱卫司的。如今我虽不办秘密差事了,却依旧有自己的耳目。当着明人不说暗话,我知道扬州土地兼并一案,在座的诸位身上都不清白!都拿过不该拿的钱!圣上不追究你们,已是给了你们戴罪立功的机会。若你们不思进取,我会挨个向圣上参你们!”
杨宪的话是在敲山震虎。随后他话锋一转说道:“当然,诸位如果兢兢业业当差,让扬州短时间内大变样,我不但不会向圣上参诸位,反而会为诸位请功。刚才钱同知说他预测明年只能向朝廷缴二十万石粮米。那是因为复耕的土地数目远远不够!如今虽是隆冬,是开垦土地的大好时机!我准备用一冬的时间,开垦十倍于今的土地。等到明年春天一到就播种插秧!”
杨宪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冬天寒冷,土地冻得如铁块一般,哪里是开垦土地的好时机?
钱同知一脸苦色:“杨参政,我等不是不尽心办差。只是开垦十倍于今的土地,需要十倍的人力!扬州府没有那么多的人啊!”
杨宪道:“你提到了人力的问题,说明你还不是一个只知道了捞钱的庸官!我已经下乡调查过了。每个农人每天在地里劳作的时间一般是四个时辰,至多只有五个时辰!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圣上每日只休息区区四个时辰。为什么农人们就不能耕种八个时辰呢?这样一来,一个人就能顶两个人用!”
一众官员面面相觑,心中暗骂:杨宪这厮这是要把老百姓当牲口使啊!”
杨宪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又道:“还有,无论是自耕农还是雇农,在田里耕种时都有出工不出力、磨洋工的时候。在田里一个时辰,至多有半个时辰是在真正的出力。咱们官府应该按照人头给他们规定开荒的田亩数。这样一来就逼着他们好好开荒!除去磨洋工的一半儿时间,两个人可以顶四个人使!我在乡下调查时,看到在地里开荒的都是些青壮。不见老弱妇孺。俗话说的好,多只猴儿还多三分力。应该让老弱妇孺也参与开荒。”
钱同知道:“杨参政妙策啊!如此一来今冬开垦的荒地数目必然可观。”
后世有位身材肥胖的非著名网络作家曾说过一句话:借古讽今从来都只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今人玩的那些花样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今人犯的那些错也是老祖宗犯过的。历史的车轮在宏观上滚滚向前不假,在微观上却是重复打转。杨宪的“妙策”,跟后世那些大厂实行九九六,无限提高员工工作时长其实是一个套路。
不过钱同知跟一众官吏并不在意。横竖都是压榨老百姓,老百姓的死活跟他们何干?只要伺候好眼前这位阎罗王一般的杨参政就能保住自己的官帽。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唯独苦了百姓。
然而,杨宪接下来的一席话马上就让一众官吏叫苦不迭:“说完了百姓,再说说诸位!武将们有句话,叫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开荒的事情上,咱们当官的自然也要给老百姓做个表率!扬州府自我这个知府起,大小官吏、差役、杂役、随从、家人都要参与开荒。今后各衙门全部实行半日理政,半日耕田的大政。一句话,粮米就是政绩!没有政绩就等着丢冠帽甚至掉脑袋吧!”
钱同知质疑:“杨参政,这事儿恐怕不妥吧。从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