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皇帝的权威(1 / 3)

锦衣长歌 刘可乐 2150 字 2023-03-02

点将台的气氛变得很微妙。洪武帝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提议会招致文武大臣的一致反对。

洪武帝将目光投向了十七岁的朱标。朱标不仅是洪武帝的长子,更是大明的储君。他的政治地位在朝廷之中显赫万分,有着不亚于徐达的话语权。洪武帝需要太子站到自己一边。

洪武帝问朱标:“太子,你怎么看这件事?”

朱标虽然孱弱敦厚,却不傻!且他有一堆名臣名将做老师,自然清楚太子不能公然跟皇帝唱反调的道理。他开口道:“父皇,儿臣相信九位弟弟绝不会背叛他们的父亲,也不会背叛他们的长兄。儿臣支持父皇的决断。”

朱标的话看似是在支持洪武帝,实则给自己留了后路没把话说死。他只说自己的兄弟们不会背叛皇帝和太子,却没说兄弟们的儿子、孙子、重孙不会背叛皇帝和太子。

洪武帝阴晴不定的看着跪倒一片的臣子们,下旨道:“回宫!”

西郊围猎不欢而散。临走之时,十二岁的朱棣看了一眼那头他亲手射中的白虎。不知为何,一向勇武的他心中却对那白虎生出了一丝怜悯。

朱棣肯定不会想到,其实他就是大明的那头“白虎”。

洪武帝回了乾清宫。常歌在乾清宫殿门外当值。他听到殿内传来摔东西的声音。

“啪嚓!”。一个茶碗被洪武帝摔得粉粉碎。

洪武帝骨子里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用后世通俗的话说就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倔驴性格。淮西党、杨党、无党的徐达、杨思义等人全都联合起来反对朕。朕要是顺了你们的意思,那这大明朝还姓不姓朱了?

杨宪一回到中书省就以左丞的身份召集所有正四品以上文官议事。右丞汪广洋、参政胡惟庸亦在列。

杨宪道:“诸位,有道是文死谏,武死战!圣上一意孤行,身为臣子不能坐视君父做出不利于江山社稷的事来!我提议,中书省所有官员联名上折,反对分封藩王之事!”

户部尚书杨思义虽不是杨宪的党羽,此时却也站到了杨宪一边:“杨左丞说的对。如果朝廷重臣都不敢说实话,那大明何谈什么万世千秋?老朽愿联名上书!”

杨宪的目光看向胡惟庸,嘴里说道:“谁要是敢迎合上意,逢君之恶,那他就是奸臣!我杨宪与他势不两立!”

胡惟庸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他道:“杨左丞这是什么话?难道你在骂我是逢君之恶的奸臣么?你也太小看惟庸了!我也愿联名上书!”

门外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我也愿上书!”这个洪亮的声音来自徐达,他大步走进了中书省大堂。他的身后跟着李文忠、汤和、冯胜、周德兴等淮西老将。

杨宪惊讶道:“徐大将军,你怎么来了?”

徐达笑道:“我除了是圣上钦封的征虏大将军,还是中书省的右丞相。怎么,这中书省大堂我进不得嘛?”

杨宪连忙拱手:“下官不是那个意思。”

徐达朗声道:“自去年起,圣上就让诸将交出私兵,统归朝廷统一调遣。且武将不得再干预地方政务。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唐时的藩镇割据。唐时的藩镇割据可怕,汉时的七王之乱同样可怕。刚才杨左丞的话说错了。不仅是文死谏。武将同样敢死谏!我们这些跟着圣上从濠州拼杀出来的老将,亦愿意联名上折,反对分封藩王!”

周德兴、李文忠、汤和、冯胜等人纷纷附和:“我们也愿意联名上折。”

汤和、冯胜愿意联名上折反对分封藩王,跟徐达是一个心思,不想看到未来的大明出现藩王作乱。

周德兴、李文忠则是另外一番心思。以前他们二人在浙江、江西两地有着独立的征税权和兵权。第二次北伐之后这两项权力被洪武帝收夺。现如今洪武帝却要将这两项权力给他的儿子们。在周、李两人看来,这就好比洪武帝从他们手中拿走了东西,转送给了皇子们。这两个人心胸狭隘,自然要跟着杨宪、徐达等人掺和一把以泄怨气。

虽是各怀心思,朝野之中的文臣武将们却联合了起来,一致反对洪武帝的决定。

入夜,坤宁宫。

联名的折子送到洪武帝面前。洪武帝气的七窍生烟!他直接将折子摔在了地上。

马皇后捡起了折子:“圣上,什么事情惹得您不悦?您就是再不悦也不能摔臣子们的奏折啊。”

洪武帝大怒:“他们全都站到一起了!”

马皇后问:“谁?”

洪武帝道:“淮西党、杨党、徐达、杨思义、汪广洋、濠州的老将们!满朝文武!”

马皇后看了看奏折:“圣上,臣妾觉得您还是收回成命吧。皇子们封王可以,让他们留在应天城中,拿一份宗禄就是了。何苦将他们派往边关各处,吃苦不说还弄的骨肉分离天各一方。”

洪武帝怒道:“这已经不是封不封藩王的事了!”

马皇后问:“那是什么事?”

洪武帝愤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