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后,迅速稳定局面,而且一步步走上帝位,已然是非常不容易了。
“你可知,在这王庭之外那些人的心中,大汉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曹丕转身,不再看那龙椅。
带着姜烟走出大殿。
两人一出来,便又走入了亭台中。
曹丕坐在里面,抬手便幻化出一壶酒,两个杯子。
“姜姑娘,可愿与我共饮?”
姜烟点头,跪坐在一旁。
曹丕端着酒杯,浅浅饮了一口,说:“大汉四百年。汉高祖起义抗暴秦,与西楚霸王争天下。从小小亭长到皇帝,何等传奇?汉武帝攻打匈奴,扬汉国威。宣帝文治武功介是优异。纵然大汉出了那么多昏庸皇帝,甚至一度被王莽篡权。可它依然是那些百姓心中归属。”
说着,曹丕指了指头顶的太阳:“就像这轮太阳,无可取代。”
这一点,姜烟是同意的。
所以曹丕最后取而代之,对这个时代的百姓们来说,简直是石破天惊一般的事情。
哪怕汉献帝只是一个摆设,什么都不做。
可这天下明面上的主人依然是大汉的皇帝。
曹丕登基称帝,对汉人来说那是山崩地裂的存在。
难吗?
他做到了!
在这之前,他推行“九品官人法”,拉拢世家大族,让他们成为自己称帝时摇旗呐喊的支持者。
随后又凝视着那个懦弱的皇帝,与他在天下面前演了几出虚伪的戏码。
自此,再无汉献帝。
只有魏国皇帝!
姜烟坐在冰冷的石凳上,亭台之外明明是炎炎夏日,她却觉得幻境冰冷无比。
或许,不是幻境冰冷。
而是曹丕的心。
世人都说曹丕心胸狭窄,为人奸恶。
可一个心胸狭窄,为人奸恶的人,能写出“阳春无不长成。草木群类随大风起,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和“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的诗句吗?②
对于兄弟,曹丕并没有嫉妒谁。他的才华不差,否则也不能被后世列入“建安三曹”之一。
他,只是有点不甘心罢了。
“此我之不幸 , 而汝曹之幸也。”曹丕低声念着,笑得讽刺。③
“难道我这个当二哥的见到弟弟死了,就会高兴吗?”曹丕愤怒的将手里杯子丢下亭台。
也是这个杯子丢下之后,亭台之下波纹泛起,最后竟然飘起漫天大雪。
亭台外,积雪很厚。
少年的曹植将自己的诗文给曹操看,曹操满意的抚掌大笑。
一旁的曹丕看了眼自己被放在石桌上逐渐被雪花覆盖的文章,强行让自己移开目光。
他无数次想要得到父亲的认可,却总有更优秀的弟弟吸引着父亲的目光。
以至于就算自己当了皇帝,曹丕也时常在想,自己是不是做得够好,能不能得到父亲的赞许?
他重民生,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
世人只记得他三次伐吴,铩羽而归。
却不提他平定武威三胡、酒泉和张掖的叛乱。击败鲜卑。大破羌胡,收拢西域,设立西域长史府。
世人皆知曹植的《洛神赋》,辞藻华丽,赋中之最。
却鲜少知晓,曹丕写下了迄今为止能够追溯到的,最早的七言诗。
甚至提出了批判文学,让中华文化在之后的发展中多了更多丰富的可能。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便是曹丕提出的。④
姜烟的目光落在亭台下,曹植与曹丕之间的兄弟相争其实并没有太激烈。
毕竟他们那时都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曹操用人之巧妙和灵活,人尽皆知。
这兄弟俩想要斗成你死我活的姿态,也要看曹操准不准!
“我们是同胞兄弟,同父同母。”曹丕冷声道:“世人都猜测我会杀了子建,说是母亲不允,所以作罢。”
曹丕轻嗤,仿佛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我若真想杀一个人,自有一万种办法。我只是不想,当皇帝真的当成一个孤家寡人。”
说完,面对姜烟依旧清冷自持,没有被绕进去的双眼。
他又挑着眉说:“不过我也怕。怕有人威胁到我的地位。”
曹丕冷眼看着亭台之下,自父亲去世后,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士族们在观望,支持曹家的那些人都在观望。
就连汉献帝也在观望。
他们都在等着曹丕的动作。
一旦曹丕的主张不如他们所想,谁也不敢保证会发生什么事情。
“若是不称帝,会如何?”姜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