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章(4 / 6)

里满不在意。

她的偶像是她的希望,她的光,她希冀的另一种美好生活。

她全部的寄托都在偶像身上,那个在灯光下光鲜亮丽的人,代表了她所有的畅想,仿佛看见他,姜浓就能看见另一个平行时空的自己,这是她和光明最近的路。

导演玩了一个梗,到时候这个偶像的片段会放上言霁的演唱会选段。

偶像是言霁,效果应该会很有趣。

片子里的盛绾绾过着困苦的生活,幻想着走到偶像身边,而现实生活中的盛绾绾,已经和言霁结婚了。

郝辰妈妈偷偷跟郝辰数落姜浓,嫌弃她不操持家务,嫌弃她懒,嫌弃她不吃饭不睡觉的追星追剧。

姜浓也会抱怨,抱怨郝辰妈妈随便进她的屋子,翻她的东西,哪怕是给她打扫卫生也不该随便动她的周边。

郝辰也不爱听姜浓唠叨,当然也不爱听他妈唠叨,他不理解,女人哪有那么多不值一提的小事,成天唧唧歪歪念念叨叨,仿佛生活里只有冲突和矛盾,看不见一点好。

他只希望这些负能量不要被他听到,不要打扰到他。

只是他没想过,之所以全家他能过的最畅快,是因为妈妈也爱他,姜浓也爱他。

他获得了家里最多的关注,最大的爱,所以感受不到别人的辛苦。

刚一下戏,饰演郝辰妈妈的老师就过来抱了抱盛绾绾,慈祥的安慰她:“姑娘演的真好,我都心疼了。”

盛绾绾也很快出戏,有些不好意思:“还是老师你带得好,我一看您就特别快入戏了。”

两位演员在台下其乐融融,说起剧情,反倒是更能理解对方的角色。

陈千鹿却缩了缩脖子,抱住自己:“我怕拍完这部戏我要恐婚了,太可怕了。”

他还能感受到婚姻生活里,郝辰的烦躁,仿佛浑身都被铁链绑紧了,连灵魂都被绑死了。大脑里浸润了无穷无尽的抱怨唠叨,一口气都透不过来。

下一幕,就是姜浓自我意识的觉醒。

孩子断奶了,第一声叫的是爸爸。

这声爸爸当然是郝辰妈妈教的,她无时无刻不在孩子身边念叨,“爸爸”,“爸爸”。

姜浓抱着儿子,听到这一声爸爸的时候,她快要疯了。

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过的有多狼狈,丈夫不理解她,她忍,婆婆挑她的毛病,她也忍。

现在她辛辛苦苦生出来的儿子,居然第一个不是认她。

孩子会说话了,全家都是欢声笑语,就连孩子自己也在傻兮兮的笑,所有人都夸孩子聪明,瞧那一声爸爸,叫的多清脆,多清晰,多标准啊,别人家的孩子都叫不了这么好呢。

只有姜浓一个人如坠冰窟。

她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

毕业两年了,她丧失了在职场上的优势,成了一个被婴儿牵扯精力的全职妈妈。

她很久没有精心打扮过了,很久没有去大城市逛商场了。

她不记得帝都的中山公园,是不是在□□附近。

不记得最喜欢吃的那家蟹黄豆腐,到底是豆腐更多,还是蟹黄更多。

她甚至不记得,自己第一次去国家大剧院,是和哪个朋友。

至于国家大剧院里面是什么样子,忘了,全都忘了。

那里很大,很宏伟,她明明记得自己尖叫过,四处拍照过,甚至还有路过的观众被她惊艳过。

姜浓宁可自己死在了大学。

改变生活是痛苦的,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行走,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后悔,会不会选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她说她要离婚,不要孩子。

父母骂她疯了,郝辰觉得她瞎折腾,孩子也在郝辰怀里娃娃大哭。

事实上,这时候郝辰的工作有一点起色了,他被调到了另一个部分,成了带新人的小队长。

工资涨了一千,年底的奖金也会长。

儿子的幼儿园也选好了,是小城市唯一的一家双语幼儿园,虽然学费贵,但是郝晨妈妈决定给他们出这笔钱,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

生活看似比以前更有生机了。

姜浓也恍惚了一下,或许这么过下去,也能相安无事。

但她很快就给了自己一巴掌,她痛恨自己墙头草的性格,当初要不是被这些花言巧语蒙骗,她也不会选择回到小城市,放弃自己的梦想,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姜浓是自私的,她对自己的爱,超出了对儿子的爱。

她无法为了这个家庭,为了下一代再忍耐下去。

她已经不爱郝辰,也不爱这个家乡了。

姜浓站在一个分叉路口,道路两边空无一人,她只能选择一条路走,镜头逐渐拉长,再拉长,最后,她成为了画面里的一个微不可见的小点,而分叉路口的两边,通向两个不同的桃花源,只不过,站在路口的姜浓并不知道。

这也是导演为影片做的美化。

人人都知道,那条岔路的两边不可能都是桃花源,但镜头里需要这种美感,也需要被称为希望的东西。

影片不是为了否认哪一种生活,就像画面中所展示的,不管哪条路,都可能通向美好安宁的桃花源,而怎么选择,就是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