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兴元年十二月,一个深夜,上弦月已经落去,山影昏黑,树色如墨。 在故道西南大约四十里远的万山丛中,有一座山寨雄踞在山头上,叁面是悬崖峭壁, 只一面有曲折的小径通往山下,而山下有一座小村,如今已经荒废了,被凉军所占领,控制着叁岔路口。 显然,在若干年前,这座村子的前边原有一条山街大市, 几十户居民, 叁四家店铺, 是南来北往客商行人的歇息地方,并且隔日逢集,能买卖些油盐杂货。只是因为凉州连年战乱,如今这山街完全成了废墟,瓦砾成堆,荒草满地。而村庄的房屋有的被烧毁了,有的倒塌了,剩下很少。叁四百凉人有的住在尚算健全的房屋里,有的将就躺在危墙边,有的住在帐篷中。 此刻,十几个帐篷已经拆掉,打成捆子,准备驮走。将士们一堆一堆地聚集在背风的地方烤火。战马正在啃着半枯的荒草,有的吃着豆料。鞍放在马的旁边, 随时可以上鞍。火头军分在几处做饭。临时的灶台下木柴在熊熊燃烧,大锅上冒着烟雾。 而此时, 山寨中的一个大厅里,燃着柴火,点着桐油灯,一次汉人与羌人的会议已经开过很长一阵了。 在凉州大乱后,汉人逐渐离开凉州,到叁辅或者益州等地居住,羌人虽屡次被击败,但生存空间却逐渐扩张,在董卓擅权之后又少了许多战事,生活更是逍遥。这座山寨的羌人部落就是在前年搬迁来的,他们有六百多人,占据这里后,重新开垦山下荒废的田地,又在山林间放羊牧马,且没有官府催逼赋税徭役,自在逍遥,快活非常。而贾诩此来寨中,便是为了招抚他们,而后向他们买些粮食,并招募些壮士。 “大人你也看到了, 我们羌人在这里居住叁载,衣食无忧。平日里没事便在山林间射猎,饿了便烤些兔肉狼肉,渴了便从山溪间取水,是何等的自在?若是有敌人来了,我们打得过,便下山迎敌,若是打不过,便封锁山道,结寨自守,寨中存粮足够五年饮食,天下虽大,却也没什么值得害怕的。大人对我说什么朝廷天兵,实在是没什么用处。” 这所山寨的氐羌首领用羌语如此回复贾诩。显然,贾诩此前以朝廷将有大兵征伐凉州为由,欲与羌人结盟交好,已为他们拒绝了,武都郡已有近十年没见过朝廷大军,不少在山中的羌人都已忘了大军杀伐的模样。让他们为此而奋战,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贾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作为凉人,本也通熟羌语,此刻用羌语慢慢答说:“我今日此来,并非是对老兄说什么朝廷天兵,而是想与各位交个朋友。我们汉人常有言说,身处顺境的时候,就要考虑未来的风险,莫非老兄真的以为,如今的准备便足够了吗?” 那首领闻言极为诧异,反问说:“那大人以为有何不足呢?” 贾诩笑问:“能让我看看贵部最强的武人吗?” 羌人们商议一阵,最后推举了一个肩背宽阔的男子,他上前瓮声说:“我就是了。” “你的射艺也是你们中最好的吗?” “自然。” “那我想见识见识。” 那男子一笑,从寨中拿了榆木做的硬弓,又拿了一支箭,在寨前拉满,对着枯树林松弦一射,霎时间,一声刺响划破寂静,随后缓缓传回箭簇刺木的脆响,还有几只被惊扰枭鸟的振翅声与怪叫声。 “好箭法!”贾诩击掌赞叹,羌人们闻言也洋洋自得。可贾诩随即从身边叫来一人,对羌人们介绍说:“这是王昌,他来自极东的幽燕之地,是辽东有名的武人。” 众羌人见王昌腰背如虎,都十分惊叹,王昌向众人告罪一声,然后向那射箭男子借过了弓,又借了一支箭,站在那男子原先射箭的地方,眯着眼睛向枯林中望去。 此时月色因乌云而变化,他拉弓准备的时间稍长了一些,以至于羌人们有所不耐,但还未有所非议,王昌忽然放箭,其声如闪电刺过,直到一声极为清脆的“叮”声回传过来,众人才回过神。派人上前看去,原来王昌这支箭矢,直直射穿了那羌人的箭杆,撞击在箭簇上,才有金铁相击之声。 众羌人见此射术,无不以之为神,对王昌大为仰慕,而方才那射箭的高大羌人,更是不敢收回榆木弓,一意要把此弓送予王昌。王昌推辞不下,只好收下了。 这时贾诩又对首领说:“老兄以为这上山的当真只有一条路径吗?” 首领奇道:“此地我已居叁载,确实只有一条路径上山,莫非大人初来乍到,还能比我更知晓地势吗?” 贾诩笑着摇头,令旁边随从吹号,号声如流水之声潺潺而下。过了两刻钟,当一众羌人还在云里雾里时,有四十多名身着戎服的凉人从大寨后方绕了出来。这令羌人们大惊失色,他们明明在寨前放了守卫,可如今却没有任何讯息,这不禁让首领惊叹说:“竟还有上山的捷径吗?” 真相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