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金台拜将(2 / 3)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必须要修成法身寻求自己的真性。因为他隐约感觉自己的记忆大有问题。

如果想要跳出既定的命运,他必须要搞明白真相,哪怕只是一部分真相,如此他才能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这才有选择的余地。

除了成就金仙,如果他将五行天全部开辟,也可以遮掩自身气息,恢复原本身份。只是这路更难,毕竟他手上未使用的“定海珠”只有一枚,还有“金行天”、“土行天”未曾开辟。

本来他计划手中定海珠刚好够用,还赠了一枚给敖听心,却没想到后来他又有开辟内天地的想法。

难道用真幻之法模拟一个?还是找哪吒、杨戬借呢?玉鼎真人、黄龙真人那应该还有剩余吧?吾

不过此时却不急在一时,毕竟他现在连土行、金行的奇物都没有找到。

如此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三月,至三月十三日,姜子牙立辛甲为军政司,将斩法纪律挂在帅府,使众将各宜知悉。

大意是所有慢军、欺军、懈军、轻军、贪军、背军、怯军、乱军、误军者皆斩。

至三月十五日吉辰,武王带领合朝文武,齐至相府前,亲扶姜子牙上辇。并且亲自扶凤尾,为姜子牙推车推了三步。

仪仗出城,一路红旗,直摆到西岐山,足有七十多里。这种场面,若不提前数月准备,根本不能出现。

姬昕柔虽是公主,却也乔装打扮,和乔坤一路混在百姓中,追随而去。

很快队伍便至岐山,却见有一高台,嵬峨轩昂,台有三层,每层高三丈,以应三才。纵横皆有二十四丈,是按二十四气。吾

第一层台有一百二十五人,各穿赤白黄青黑五色衣服,按不同方位站立,持不同颜色旗,是应五方五行,是为地。

第二层有三百六十五人,手各执大红旗三百六十五面,以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是为天。

第三层立七十二员牙将,各执剑、戟、抓、锤,按七十二候,以应人。

三层之中,各有祭器、祝文,两边仪仗,雁翅排列,庄严肃穆。

文武百官在侧,散宜生至鸾舆前,请武王出舆。武王出舆后又至姜子牙辇旁,请姜子牙下辇。

散宜生、姜子牙等已经上了第一层高台,代西周武王姬发昭告于五岳四渎、名山大川之神,直言帝辛残暴,戕害百姓之事。

而后姜子牙又上第二层高台,周公旦在高台上,代姬发昭告日月星辰、风伯雨师、历代圣帝明王之神。吾

昭告完毕,姜子牙又上第三层高台,此时毛公遂捧武王所赐黄钺、白旄,祝曰:“自今以后,奉天征讨,伐此独夫,为生民除害,为天下造福,元戎往勖之哉!”

姜子牙跪受黄钺、白旄,乃令左右执捧。

这时才有召公奭开读祝文,昭告昊天上帝、后土神祇。

召公奭读罢祝文,旁人倒还罢了,乔坤分明察觉到刚才天地已经有所感应,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还感觉天地扫了他一眼。

是因为和龙吉公主情比金坚吗?乔坤暗自揣测。

此时姜子牙已经受了金盔、袍铠等物,着盔甲立于台上。军政司又授印、剑,姜子牙将印、剑接在手中,高捧过眉。

散宜生请武王拜将,武王在台下八拜。这小姐姐似乎为自家哥哥觉得委屈,但终于没有说话。吾

乔坤虽然知道这是形式,却也感慨武王雅量汪涵,能做到这种程度。

要知道此时西岐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观看,作为见证。而武王应该代表着西岐的无上威严,却连番折肢,牺牲其实甚大。

这是代表着君权向仙神低头吗?乔坤这么想,却发觉随着一系列举动,姜子牙人道气运愈发浓厚,而且还隐隐生出其他变化,只刺得他双目作痛。

乔坤忙将童术闭了,心下感慨,果然是天地大劫关键人物,不可能简单。

感慨间,武王已经被请上台去,面南端坐,姜子牙拜谢。

一切礼毕,天上降下一只凤凰,依稀看着,似乎正是当初凤鸣岐山那位。那凤凰盘旋一会,又有一只百丈大小青鸾上前与那凤凰嬉戏,这次却是青秋。估计是看着场面高兴,得意忘形。

不过她终究没有闹出乱子,过了一会便跟着凤凰离去。乔坤目力惊人,自然看到她飞出十多里便变幻身形返回,落入人群之中。吾

乔坤望去,却见龙吉公主也在百姓中看热闹,只是她望向青秋,面如寒霜,似乎很是不满青秋所为。

礼毕,姜子牙同武王、众将进西岐城,武王回宫,子牙回帅府,大小众将在三日后校场听点。

此后不断操演,到了三日后姜子牙选南宫适、武吉、哪吒、黄天化为四个先行官先行。至于郑伦、黄天祥、杨戬则是押粮官。

乔坤对郑伦、黄天祥、杨戬的安排倒是没有意见,只是觉得这安排对南宫适太过看轻。而且哪吒、黄天化这两人,让他们领军能行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