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质思绪又飘到了那英俊潇洒的少年。
那是妹妹的驸马房遗爱
一个月内从原来长安城名副其实的大棒槌,变成了屈指能数的长安才子。
他写下的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至今都在长安城广为流传,有无数寒门贵族女子为求他写的字帖,求的发疯
可那个才子却无缘无故的因为马匹失控坠入山崖,尸骨未存。
长安城
仍一如既往的繁华、热闹
在房遗爱正在驱车赶往房家封地时。
殊不知自己昨夜即兴写下的诗句已被人捡到,并在长安城内广为流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看看这两句写的多好,某怎么就想不到把月光比做成霜呢?”一位文人正在惊叹这首诗。
他们这群文人的最大爱好就是每天逛青楼,然后绞尽脑汁写下一首诗,希望在长安城内流传,最好能名垂千古。
因此不会放过一首诗来为自己的灵感添砖加瓦。
“这首诗简直是天人所作,谁能知道这首诗是谁所作,某甘拜下风!”
“看完这首诗,我想家了!”因为从洛阳来的商甲,闭着眼流着泪体会着诗中的意境说。
“对了,你是从哪里捡到这首诗的”一位文人兴奋的说
“今天在房府附近捡到这首诗的。”
“房府?梁国公不是在家吗?怎么可能会写出思念的诗?”
“难道是房遗直吗?虽说房遗直也颇有文采,但能写出这样的诗,是万万不可能的。”
众人狐疑的猜测房府的众人,想了半天也未有丝毫头绪
还有一个文人细声说“不会是房遗爱的诗吧?”
犹如炸弹落在一汪潭水一般,瞬间引起了众人的讨论。
“可是房遗爱刚死,这首诗总不可能是他还魂所作吧?”
难道房遗爱还没死?这下又引起了众人的讨论,他们从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奇闻趣事。
房遗爱的死在众人的传播下越来越蹊跷了,
“有人说他被神仙救走了所以人和尸体才会找不到!”
“还有的人说他重生为厉鬼才会写下这首诗!”
毕竟现在是一点肉和骨头都没找到,那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还没死。
一个人谣传房遗爱没死,李泰不会信,可是现在全长安城都在传房遗爱其实并没有死。
在宏文馆的李泰,听到长安城内的谣言后,疑心病越来越重,随后他再度叫来当初刺杀房遗爱的几个暗卫,怒气冲冲的问他们话
“当初你们真的将房遗爱杀死了?”李泰脸色铁青的质问暗卫。
“回魏王殿下房遗爱真的摔下山崖了!小人亲眼目睹房遗爱摔下了山崖!”一个暗卫颤颤巍巍的回答。
“这么说就是没杀死了?”李泰端坐在主位上喝了一口茶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
随后将手中的杯子用力一钻,杯子碎了,手上沾满自己的鲜血,李泰青筋暴露愤怒的说
“这么就是说房遗爱没有死呢,那你们活着也没有用了。”
李泰看着他们故作惋惜的说“来人将他们全部杀掉,以死谢罪!”
“魏王饶命!”一个暗卫赶紧磕头,直至将额头磕破了血也不停下,最后血肉模糊,样子十分可怕。
可是魏王看着他眼里早就没有了之前那样怜惜的样子,取而代之就像是看死人一样,看着他们几个暗卫。
随后魏王,李泰阴沉着脸思考到
“如今房遗爱并没有死,自己的计谋,怕是已经被太子看穿”
愤怒的李泰将书案上的所有东西全部一挥而下,成为了桌面清理大师。
在对着书案发泄一通后的李泰,心情才稍微缓和了一些,他很怕房遗爱将这一切都给告知于众,那这样他将会彻底的完蛋。
再想到后果的李泰越来越愤怒和后怕“这种刺杀要么办成,要么就会完蛋!可现在刺杀没成功,房遗爱还不知道在哪里。”
难道就这么听天由命了吗?
臃肿的李泰无助的瘫坐在自己的主位上,缓缓闭上了眼。
太极宫
威严的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扫视着殿下的大臣,沉稳的声音吐字而出“诸位爱卿,对待长安城粮价有无更好的方法?”
随后犹如泰山一般伫立在文臣之首的房玄龄吐字而出
“陛下,粮食乃国之根本,犹如人之咽喉一般重要,咽喉不能交于外人管理,因此臣认为粮食必须交由国家管理。”
房玄龄不顾众人的异样眼光,顿了顿后又说
“因此必须交由,国之管控,运送,购买,若是他人售卖的话,久而久之必成大患!”
最后房玄龄退到了文臣队列中,静等坐在龙椅上威严的李世民发话。
大殿内鸦雀无声,李世民没有立马同意,也没有立马拒绝,显然他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很显然,房玄龄将粮食比作人的咽喉来告诉李世民粮食的重要性,可这朝堂并不是李世民一个人就能将话说满,
朝堂上还有关陇门阀的势力和山东贵族的势力,并非李世民一开口,世家就能安安稳稳的将这一块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