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十四章(1 / 2)

随着印刷作坊加班加点印出的诗词集,被售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并吟诵,在先生们的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及地名,也因此而被宣扬出去。

只是知道那些地方是在湖州省高台县的人极少,即便如此,还是为高台县引到一小波前来附庸风雅,或是前来游学的读书人。

来自西江府的苏庆安,也是慕名而来的学子之一,他是在考过乡试后,与友人聚会时,听到一位老家在高台县的同窗提起,才知道那些脍炙人口,备受他们推崇的诗词中提及的地点,就在与西江府相邻的湖州府,那高台县距离他们西江府城,也就两三百里的距离。

年仅十九岁,苏庆安就已取得江东行省乡试第二名的好成绩,是在南方文坛中小有名气的少年俊才,因为是从小优秀到大,性格方面有些清高自傲。

南江书院里的先生们的诗词,苏庆安非常喜欢,只是诗集上并没有提及那些诗词作者的真名。

因为陈凤琪在为书院先生们出诗词集时,考虑到他们的身份背景,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应以低调为主,不易高调宣扬,都给署的是笔名。

所以苏庆安并不知道,那些诗词都是出自一群大多都曾考取过进士功名,真正的文坛大佬级前辈之手,他就是觉得,那些诗词的作者都非常有才华,诗词中描写的内容明明朴实无华,却都言之有物,莫名让他心生向往。

从西江府城出发,来回换乘三次后,苏庆安才正式抵达高台县,也是到了高台县城后,他在打听消息时,才知道那些诗词中提到的大多数地点与景致,都聚集在县城西郊的李家庄。

与此同时,他也首次听闻南江书院这么个地方,并且猜想到,那些诗词很有可能出自南江书院的先生之手,只是对于他的这个猜想,连高台县的人,也无法给他确切答案。

而此时的南江书院正在招生,前往李家庄的路上,可谓是车马行人如织,十分热闹,带着书童小厮前往李家庄的苏庆安一行,这才没有感受到这一带的往日里的荒凉。

就是这样以来,也就导致他们的马车,在这条本来并不算窄的路上,不仅跑不起来速度,还经常被堵得停下。

为缓解因再次堵车而生出的烦躁与无聊,陪在苏庆安身边的书童小厮,都在努力找话题。

“公子,这南江书院才开设一年,就能考出十来个秀才,看来这书院的先生确实很有水平啊,我们接下来是先去那奇石山,还是先去南江书院拜会那里的先生?”

小厮青墨觉得他家公子这次来得很不是时候,此刻正值初秋,既看不到人家诗中描写的荷花,也欣赏不到‘百里桃堤繁花似锦’的盛况。

没等苏庆安回答,书童青书就已经不赞成的回道。

“青墨,你没听这里的人说吗?那南江书院的学子共有近四百人,这么多学子,才考出十来个秀才,比我们墨香书院差远了,这南江书院的先生,有什么资格让我们公子去拜会?”

苏庆安目含警告的看了眼青书,语气慎重的回道。

“南江书院的先生都是文坛前辈,我为后学末进,自当要去拜会,不过南江书院正在招生,书院里的先生们肯定事务繁忙,青墨,等到李家庄后,你先为我呈份拜帖,帮我约个时间。”

知道公子这是更支持自己的想法,青墨满面惊喜的应下,正想再说点什么,车外却突然响起一道声音。

“何老师,看您行色匆匆的,有什么需要学生帮忙的吗?”

苏庆安下意识掀开那边的车帘,看到有辆中间特意做了隔断,前后分别坐着男女的牛车,正好行至他们的马车旁。

许是因为听到车上少年的声音,刚从路边一个岔道方向过来的一位骑马的红衣女子,此刻正转头看向牛车上的人,控制住正要转向的马,停在岔道口。

“常锦州?我正打算去书院看看,想找几个闲人去地里帮忙,现在能遇上你们三个正好,下车跟我走吧。”

没等常锦州开口,同样坐在牛车上的一位中年妇人,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口道。

“何管事,是不是太太那边有召唤?地里有活叫我们就行,他们这些学生娃懂啥,净帮倒忙。”

三个学子打扮的少年匆忙下车的同时,名叫常锦州的少年随口回道。

“刘二婶,您少瞧人,我们现在可不比从前,干活可利索着呢。”

何柳则在那边解释道。

“婶子别急,等到活出来了,肯定少不了你们的份,今天的情况有些特殊,太太叫这些学生过去,是让他们帮忙采样、称重、估收成。”

刘二婶身边妇人叹了口气道。

“唉,我们就是吃了没学识的亏,不会算数,做了一辈子的活,也抢不过这些不扛事的毛头小子。”

何柳闻言也不恼,笑着回道。

“大叔大婶们若是有心,这事简单,我可以请示太太,让常锦州他们专为你们开个扫盲班,这三人可都是新出炉的秀才公,教你们肯定不在话下。”

伴随着她的话音落下,不管是牛车上的人,还是已经下车的三人,齐齐垮下脸,神情有些沮丧,刘二婶更是强笑着回道。

“何管事的好意,我们心领了,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