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李承阳早就想好了一切,就连背锅之人都选好了。另外,朕又从蓟州抽调了部分兵力从水路前往了燕山要塞,他们将从侧翼进攻,配合辽东军拿下盛京。”
赵子勋眼一亮:“皇上圣明!”
建武帝又淡淡一笑:“什么圣明不圣明!这都是李承阳的兵略,朕只是负责从中调度罢了。”
“宁远侯不愧是国朝名将,一切都想的周全。”
说着,赵子勋忽然想起了:“宁国公这次是失算了!”
建武帝嘴角露出了一丝笑纹,说道:“到底还是太年轻了,易冲动!”
赵子勋笑了笑:“这才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不像我们这些混迹官场太久的人,一个个都是戏台上的白脸曹操”
闻言,建武帝的眉间轻轻一动,问道:“你又听到什么了?”
赵子勋:“陛下也知道,臣曾在礼部呆了五年,还有很多老部下.臣刚听到了一件事,吏部钱尚书在礼部大堂同乌雅.博永单独呆了近一刻钟”
建武帝:“说下去。”
赵子勋接着说道:“当时钱尚书将当值的礼部郎中打发去值房请礼部尚书。其实这本没有什么,只是那郎中无意中发现乌雅.博永身旁的茶几被人用手帕擦拭过.”
建武帝的脸色陡地变了:“有这回事?!”
赵子勋点了点头,“那郎中又去摸了摸边上的椅子,可以断定,钱尚书在上面坐过。”
建武帝:“该死!他竟敢欺瞒朕!”
“或许.”
赵子勋犹疑了一下,说道:“也可能他们之间就是普通的说话聊天吧。”
建武帝手一摆:“这件事你就不要问了,交给司礼监吧。”
赵子勋点了点头。
建武帝走着走着,突然停住了脚步问道:“下个月初九就要开考了,你说,这次会试,派谁做正副主考合适?”
赵子勋连忙答道:“兹事体大,臣的意思还是商量着定好。”
建武帝不露声色:“你是怎么想的?”
赵子勋略想了想,答道:“按制,会试的主考官应为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六部尚书及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
建武帝笑着看了看他:“那就你了。”
赵子勋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听了这话仍然激动起来,说道:“臣谢陛下恩典。”说着,深深揖了下去。
建武帝手一摆:“好了。你觉得谁可以出任副主考?”
赵子勋:“.但听皇上吩咐。”
建武帝笑了:“你呀你呀。算了,就贾政了。”
赵子勋连忙答道:“是。”
建武帝暗暗一笑,向前走了几步,又停住了,接着又走了回来:“朕现在能用的人还是太少了.梅党的人不能真的用。你要替朕多留意,应该能发现一批人才。”
听了这话,赵子勋眼一亮,随即点了点头。
建武帝突然想起:“对了。明儿朕要同林如海商量两江的政务,你也过来听听。”
赵子勋:“是。”
就在这时,戴权匆匆走了过来,在建武帝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建武帝的眼里立刻闪出寒光:“这就说得通了。”转头对赵子勋:“钱尚书和武清伯交上朋友了!”
赵子勋脸色立变:“不会出事吧?”
建武帝摇了摇头:“不会,辽东的事本就瞒着乌雅.博永,他们不可能知道的。不过也不得不防。”又把目光转向戴权,“催一催礼宾院那边。”
戴权应了一个“是”字,转身退了出去。
“能真正相信的人还是太少了!”
建武帝叹了口气,对赵子勋:“走,去内阁值房。”径直走了出去。
赵子勋连忙跟上。
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又刮起了冷风。
贾琥那辆豪华大马车在林三等人护卫下离开了酒楼,向内城缓缓驶去。
马车内,贾琥给林如海倒了碗茶。
林如海接过茶碗喝了一口,对坐在车厢边的贾琥笑着说道:“以前怎么没发现你小子这么能演戏,要不是知道你的酒量,我都被你骗过去了。”
贾琥嘿嘿一笑,没有吱声。
林如海又连喝了几口茶,这才放下,接着说道:“对于我和他们几个的关系,宫里一清二楚。你没必要刻意回避,三节两寿也要送礼,不要太贵重,当然也不能过于轻薄随意。”
贾琥听了,望着林如海,等待他说出下文。
林如海却转了话题:“你这马车不错,了不少钱吧。”
贾琥一怔,有些明白了,然后笑道:“家里的事都是林妹妹说了算,我只管朝廷和军队的事。”
“哼”了一声,林如海从袖中掏出一张纸,“我都替你拟好了,以后就按照这个标准送。”
贾琥接过看了一眼,随手塞进袖中,对林如海行了一礼:“多谢岳父大人!”
林如海摇了摇头:“说实话,我有些后悔了。你这没脸没皮的劲儿跟谁学的?”
贾琥却丝毫也不在意,又笑着说道:“您现在后悔晚了。我不仅在宗人府换了宗牒,还从陛下那里求了一封圣旨。关键是林妹妹稀罕我”
林如海气乐了:“你呀你呀难怪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