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夏日京城2(1 / 2)

红楼正经人 苏北穹人 1305 字 2023-12-26

上书房里一片沉寂。

建武帝闭着眼坐在御案前,脸上平静得看不出任何表示。

王鹤堂和赵子勋连官袍都没来得及换,就匆匆赶来参加御前会议。

王鹤堂、赵子勋、石光珠、李守中和牛继宗、金枢卿侍立在御案两侧,紧张地等待着建武帝说话。

良久,建武帝慢慢睁开了眼睛,目光徐徐地在几人的脸上扫过,说话了:“云南巡抚的急递上说,云南边境已全部落入安南人的手中,估计有十几万兵马,而且安南国国内的兵马正源源不断开来。而云南只有三万巡防营,算上这些逃回来的溃兵,朝廷目前只有不到九万兵马,敌强我弱,形式十分危急。

另外,南疆总兵卫汝贵等十几名高级将领战死,大军没有合适的主将,一旦安南人趁机发动战争,南疆的局势不堪设想!你们说,该怎么办?”

王鹤堂和石光珠等人要么刚赶到,要么刚看过云南巡抚的急递,因这件事直接关系到西南数省的安危,一个个都凝神细思,一时间竟没有一个人说话。

只有金枢卿,由于他当时在上书房,

另外,还要从九边抽调精锐边军。但是,从各边镇抽调的军队不好统一调度,很容易被安南人寻找到破绽。臣的意思,调安国公的辽东军南下。这样一来,就解决了统兵主将的事,还能迅速击败安南人。

另外就是,令兵部、户部赶紧把军械和粮草等一应军需物资运往南疆。”

至于朝鲜鞑子,他们是来求和的。

戴权想了一想,答道:“或许正如金尚书所说,这一切都是安南人的阴谋,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军队攻入云南。”

建武帝的脸色沉了下来,点名问道:“石光珠、牛继宗,你们都是出身勋贵军方的,你们说说。”

李忠回道:“徐院正和王太医都确定了,是喜脉。”

“算了。”

皇帝下旨命忠靖侯石鼎、忠勤伯赵翼率领京营和大同卫西进,增援甘肃卫,平定西北叛乱,消灭来犯的罗刹人。

满清人贿赂的官员里就有金枢卿、马广儒等保皇派高官,但是,他这话说的也不错,而且,辽东还有刘琨部三万骑兵和蓟州卫驻防。

建武帝冷冷地望着这一切,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放下,眼光扫视一圈,落到了首辅王鹤堂身上:“你是怎么看的?”

听到这里,王鹤堂和石光珠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明白金枢卿打的什么主意。

赵子勋:“回皇上,这件事直接关系到朝廷的安危,臣算算帐,处理一些杂事还行,不敢妄议军国大事。”

此言一出,所有的人都是一惊!

建武帝将手一摆:“你们都回去吧。”

金枢卿说话了:“朝鲜乃贫瘠之地,没有太大的价值,可以先放一放,等收拾了安南人,再来解决他们也是可以的。再说了,北宁郡王已经在班师回朝的路上了。”

现如今的礼宾院住着三伙人:西夷人、倭国人和四月下旬抵京的朝鲜鞑子。

他的胸脯一起一伏地,过了好一阵子,才调匀了呼吸,不再理他,又把目光转向另外三人。

建武帝点了点头。

沉吟了好一阵,建武帝把目光又对着赵子勋。

建武帝眉一拧,正要发火。

李守中更是不懂兵略,王鹤堂和赵子勋都回避了,此时无论如何他也不会给自己找这个大麻烦,因此也将双目下垂,一副绝不参与的样子。

王鹤堂:“回皇上,臣是文臣,这件事请皇上多听听军方的意见。”

“是。”

听着殿外越走越远的脚步声,建武帝深深地叹了口气:“如今就连赵子勋都不理解朕了”

少顷,建武帝拿定了主意,大声说道:“好!一切就按金爱卿所说的去办!另外告诉安国公,是户部尚书金枢卿举荐的他。”

接着,其他的人都是面面相觑,沉默无语。

眼见陷入了僵局,戴权不得不开口了:“杂家斗胆问一句,朝鲜怎么办?”

对于倭国人如此不要脸的行径,内阁自然不会惯着他们,直接拒绝了他们,不过却可以将那些积压在仓库中淘换下来的武器装备卖给他们。

一片沉默。

还有就是倭国人,明白大周朝不会出兵帮助他们消灭入侵的辽东鞑子,转而谋取大周朝的免费支持,一开口就索要五万副铠甲,十万把腰刀以及大量的军事物资。

戴权立马跪下:“老奴给陛下贺喜了!”

只有金枢卿,两眼望地滴溜溜一转,接着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微笑。

然而倭国人可不是这么好忽悠的,坚持先让他们将那些辽东鞑子召回朝鲜,然后还要赔偿倭国的所有损失,这样他们才会考虑向大周皇帝替他们求情。

王鹤堂、赵子勋和李守中没有料到,石光珠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不觉对视了一眼。

三月初,李承阳派遣一支偏师越过鸭绿江,拿下了义州等地,乾小四立刻慌了神,忙派遣使团前来求和,称愿意去国号,成为大周朝的藩属国。

建武帝摆了摆手,端起茶碗喝了一口,问道:“你说,南疆到底怎么回事?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兵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