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正在这个时候,一阵风吹起,落叶纷纷飘下。
贾琥眼一亮,那个乾小四不是作了一首打油诗么。
想到这里,贾琥一笑:“有了,你们听好了!”
闻言,姑娘们都望向他。
贾琥清了下嗓子:“一片一片又一片,”
话音刚落,姑娘们齐声喝彩。
“两片三片四五片,”
姑娘们一愣,一言不发地望着贾琥。
“六片七片八九片,”
姑娘们都蒙了,只好尴尬地继续望着贾琥。
“飞入丛都不见。”
此话一出,姑娘们连声喝彩,然后相视一笑。
贾琥也大笑起来,接着手一挥:“发喜钱!”
林之孝家的招呼几个婆子抬着两只箩筐走了过来,将一个个红包发给丫鬟婆子,每个红袋子里都装了六个银锞子,这可是很多人大半年,甚至一年的月钱,可把她们高兴坏了,谢了恩,又不要钱似的往外说着吉利话。
闹腾了半晌,贾琥在她们姊妹的簇拥下走了进去。
迎亲的时间都是严格计算的,新娘子到家时差不多是下午,由于两府就隔了一条小巷,贾琥要在这里等上一个多时辰,另外那些抬轿子的亲兵和鼓乐手们也要吃饭,一会儿还要指望他们游街呢。
荣国府西角门内,一辆辆装满大小红色箱笼的马车一行行排列在西路院中。
马的头上被绑上了红色的绸缎子。
一名名押解嫁妆的小厮和亲兵早已排列在大车旁候命,他们也穿上了喜庆的新衣。
从午时初到现在,短短的一个时辰,贾琥却像过了几十年般漫长,一屋子的女人,恐怖如斯!
当看到林之孝家的指挥婆子从贾母里屋往外铺新猩红毡,贾琥心里松了一口气,吉时快到了。
“噼噼啪啪!”
门外果然很快传来了惊天动地的鞭炮声,接着是鼓乐声。
贾琥站起身走了出去,一顶扎满了红绸缎的大轿停放在院门外新猩红毡的尽头,八个腰圆膀宽的亲兵守在轿边上。
又过了一阵子,院门外又燃起了鞭炮,接着鼓乐手们吹得更响亮了,这是在催促新娘子上轿。
这时,林黛玉的婶娘拿着一把红伞出来,撑开,同时将一把米撒向天空,寓意着出嫁以后能开枝散叶。
接着,蒙着红盖头的林黛玉在雪雁的搀扶下出来了,喜娘在前面领路,贾母和林家女眷抹着眼泪将林黛玉送上了轿。
“起轿!”
司仪一声长喝,鼓乐队憋足劲将喇叭吹得震天响,轿被慢慢抬起,在众人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向着荣国府大门走去,大门口,早已准备好的几名林家子弟在迎亲队伍走后,将铜盆里的水泼了出去。
西角门咔呀一声开了,马鞭齐挥,一辆辆大车驶出了荣国府。
接下来就是迎亲游街,这是婚礼中耗时最长的一个环节,迎亲的队伍从荣国府大门出来之后,沿着宁荣街向西走,进入贾家后街,绕着宁荣两府转一圈,然后回到北宁郡王府。
由于凑热闹的百姓太多了,步军衙门又加派了几百名官兵维持秩序,从宁荣街西街门外一路上两边都密密麻麻站满了持枪挎刀的官兵。
警戒线的外围,已经站满了等着看热闹的老百姓。
一路上鞭炮声、鼓乐声不绝,林之孝领着府中的小厮跟在队伍的后面大把大把的把粘着红纸的铜钱撒向街道两旁,惹来大群小孩争抢,热闹非常。
回到北宁郡王府,太阳已经偏西。
这边运送嫁妆的
此时王府中门大开,一条猩红地毯直通到中门内。
“落轿!”
司仪一声高喝,八个亲兵将轿子稳稳落在了红地毯前。
新娘下轿前还有一个环节,射箭。
射艺是君子六艺之一,源自周朝,射箭表示新郎的勇武,能够保护新娘子。
贾琥走到中门前站定,接过林三手中的弓箭,向天上、地下和轿射出三箭,分别代表向天祈福,天长地久和幸福美满。
其次这三箭还为了驱除结亲路上新娘可能沾到的邪气。当然,用的箭也是去掉了箭簇的,不会伤到人。
“新人下轿!”
轿帘掀开,雪雁将林黛玉扶出,这时二十四名身着宫装的女官打着十二对宫灯走过来引路,快到中门时,两队女官便停了下来,雪雁扶着林黛玉踩着红地毯慢慢走向了中门。
按理说,应该有尤氏搀扶林黛玉进入北宁郡王府的大门,可惜她是个寡妇,没办法,只能变通一下,贾琥自己亲自上阵。
中门外,贾琥接过雪雁递来的同心结的另一端,然后搀住林黛玉的手臂:“慢一点,小心脚下。”把她搀进了北宁郡王府的大门。
仪门外,早已准备好了火盆和马鞍,寓意红红火火和平平安安。
太阳已经沉下去了。
此刻宁安堂大厅内坐满了人,除了当值的,内阁大学士和六部九卿堂官都来了,以及一些王公贵族,其他的都是贾、林两家的人。
贾母坐在上首主位上,贾敬坐在左边椅子上,林如海坐在右边椅子上,三人不知在说些什么,贾母脸上堆满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