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国事艰难(1 / 2)

红楼正经人 苏北穹人 1271 字 2023-12-26

农历七月下午的太阳仍然很高,照射在广安门巍峨的城楼上反射出来的光还是耀人眼目。

城门下,熙来攘往许多人在等着进城。

城门洞外站着一队持枪挎刀的兵丁,还有一名官吏懒洋洋地坐在一张木桌旁。

桌子上摆着一只大斗,进城的商人都要缴纳关税,一名商人模样的中年人将一锭碎银扔进斗内。

那名商人刚走,官吏便将那锭碎银塞进了怀里。

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了过来,官吏注目望去。

一名驿差疯抽着马向这边驰来,身后的三面红色小旗是那样的耀眼。

六百里加急!

那官吏大惊,猛地站了起来:“让开!都让开!”

城门前的百姓立刻向两旁闪去,将进城的通道给让开了。

渐驰渐近,突然,驿差胯下那匹快马一声嘶鸣,口吐白沫,前蹄一软,向前瘫倒。

那名驿差直接被掀飞了出去,狠狠地砸在了地上,一声清脆的骨骼碎裂声响彻广安门外,鲜血立刻染红了地面。

一片死寂!

就在这时,广安门守将从城门里匆匆走了出来,一看,脸色立变,连忙走上前解下那名驿差身后的包袱,抽出沾着鲜血的公文,公文的牛皮封套上赫然粘着三支羽毛,羽毛下写着:六百里加急!

广安门守将不敢耽搁,大声吼道:“快,牵我的战马来!”边说边向城内飞奔而去

与此同时,广安门相反方向的大明宫偏殿里,老太妃跌坐在榻上双眼微闭数着念珠,手中那串楠木念珠越转越快。

挨着西墙一溜五把黄梨木圈椅上坐着王鹤堂、赵子勋、李守中和石光珠,除了贾赦,在京的几位内阁大学士都来了。

王鹤堂的眼中满是气极痛苦的神色。

终于,那串念珠放慢了转动的速度,老太妃慢慢睁开了眼。

一阵沉默之后,老太妃先开口了:“邬家家主晋爵宁海郡王,加太子太傅衔。”

王鹤堂猛地站了起来,十分激动地:“这是养虎为患!应当下旨夺去邬家家主所有官职,收回广东水师的兵权。另外,调镇南王的水师新军南下广东,倘若邬家不肯交权,立刻剿灭!”

赵子勋和李守中、石光珠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

老太妃叹了口气:“水师新军加上长江水师都不一定打得赢广东水师。不打,可以威慑广东水师。至于开战,赢了自然好,倘若是输了.”

王鹤堂更急了:“一旦晋封邬家家主为宁海郡王,其他人肯定会有样学样,胁迫朝廷给他们晋爵!贪心是喂不饱的。”

石光珠接声了,先叹了口气:“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只能等朝廷缓过劲儿再说了。”

这时戴权走了进来,匆匆地向老太妃请了个安,接着走了过去,双手呈上公文,低声说道:“贾阁老让人送来的,连日暴雨,黄河暴涨,河南、山东多处河堤决口,淹没田土房屋无数”

听到这里,老太妃身上一颤,接着闭上眼睛,彷佛在竭力掩饰内心的震动和痛苦:“你拿过去,给首辅他们看。”

戴权:“是。”说着捧着那份公文向王鹤堂等人走去。

王鹤堂大步走了过去,抢过公文,急忙展看,接着攥紧了公文按在胸口,一阵猛咳。

李守中、赵子勋、石光珠连忙围了过去,齐问:“灾情严重不?”

王鹤堂平息了下来,两眼望着上方,喃喃地说道:“黄河决了十几道缺口。建武三年黄河改道,朝廷费了数千万两白银新修的河堤呀,竟然挡不住一场大水!上百万灾民.上百万灾民哪”

赵子勋一把抢过公文,李守中和石光珠都把头凑了过来。

老太妃猛一睁眼,对戴权:“拟旨。邬家家主晋爵宁海郡王,接旨后即刻率领广东水师南下攻打安南!”

戴权:“是。”躬身退了出去。

老太妃又把目光望向赵子勋:“你兼管着户部,你说,该怎么办?”

赵子勋:“回太妃,当务之急无非钱粮两项。只是.”

老太妃:“说。”

赵子勋:“是。粮食好说,城里城外的粮仓里堆满了南洋的粮米,可以即刻调运粮米运往灾区。关键是拨款抢修河堤,而户部却无款可拨。”

老太妃望着他:“需要多少?”

赵子勋望着公文:“贾阁老做了批注,预计三百万两白银!”

老太妃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这笔钱内库出了。”又望向王鹤堂,“下一批倭国的运银船什么时候到?”

王鹤堂想了想,回道:“应该在中秋节前后。北庭都护府开采的金银要到九月初才能入京。”

老太妃稍作沉思:“这样,从内库再拨一百万给户部.”

顿了顿,“内库的银子不多了。”

四人都沉默了。

河南、陕西和四川的钱粮要接济西北前线,湖南、云贵等地的钱粮则全部调给了辽东军,朝廷的亏空越来越大,若不是有着倭国和北庭都护府的金银矿,内库那点钱早就耗光了。

另外,现在朝廷官员贪腐越来越厉害了,各省上缴到国库的税银也少了很多,都被那些人给贪墨了。

老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