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宁海郡王.”
“你也说了,那是前朝的爵位。”
说着,贾琥从袖中抽出一张纸递给林黛玉,“大家在战场上浴血杀敌就是图个封妻荫子。他们现在哪一个不是老婆儿子一大堆,可爵位就只有一个.我现在给他们解决了问题,他们该感激我才是。”
看着手中的墨笺,林黛玉笑了笑,也亏得贾琥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来,这就是翻版的“推恩令”,将几位有资格封王的将领的军功给分拆开来,破格封赏他们的嫡次子,或者是指定的庶子。
就算有人心中不愿意,也架不住后宅的闹腾。
最多再多给一些补偿便是了。
这时,紫鹃端着一盆热水进来,放在贾琥的脚下,蹲了下去,又给贾琥脱鞋脱袜,一边给他洗脚,一边说道:“香菱不回来了,在永寿宫陪琥珀姐姐了。”
贾琥一笑:“那就让她在那边陪着吧。”
紫鹃一边拿起帕子替贾琥擦脚,一边说道:“这里的宫殿太大了,走路都要走半天。”
“习惯了就好。”贾琥穿好了鞋,舒坦地在地上踱了两步,接着说道:“你们都回去睡吧,明儿还要早起呢。”
紫鹃:“是。”答着,端起铜盆走了出去。
雪雁将纱幔放下了,也跟着走了出去
这一夜星光灿烂,皇宫内外一片灯火辉煌,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吉象。
坤宁宫内一百零八盏灯笼将广场照得亮如白昼,三十六盏在前,上符三十六天罡之数,七十二盏在后,上符七十二地煞之数。
大殿石阶前正中跸道上摆着那乘三十二抬龙舆,三十二名抬舆太监单腿跪候在各自的轿杆下。
贾赦率领内阁和六部九卿堂官侍立在大殿的石阶上,所有的目光都望着洞开的坤宁宫殿门。
坤宁宫大殿内灯火通明,一身簇新大红礼服的马顺率领着宫女太监跪候在寝宫门外。
寝宫里,林黛玉也起来了,正陪着贾琥吃早饭。
贾琥一口喝完碗里剩下的粥,雪雁走了过来,接着去拿那只碗。
“够了够了。”贾琥伸手盖住了碗,笑着对林黛玉说道:“我看过了祭天流程,前前后后估计要一个时辰,喝多了尿多。”
林黛玉扑地将一口粥喷在雪雁身上,接着笑了起来。
在一旁默默做着事的紫鹃也忍俊不禁,捂着嘴笑了起来。
笑罢,林黛玉给贾琥夹了一个小笼包:“那就再吃个包子,对了!现在得说请皇上用膳!”
贾琥三两口吃掉了那个包子:“这才对,高兴点,不要一副紧张的模样。”
不该响的时候那自鸣钟突然响了一下!
所有的人都明白,时辰要到了。
贾琥接过晴雯递来的面巾擦了擦嘴角,慢慢站了起来。
林黛玉也站了起来,接过紫鹃递来的披风替贾琥披上,又替他理了理身上的袍服。
此时贾琥穿的只是常服,天子冕服要在祭天坛更换。
贾琥握住了林黛玉的手:“你和儿子准备一下,我们一起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拜。”说完,转身大步走了出去。
望着贾琥消失在门外的背影,林黛玉眼睛竟是那般明亮
天边已经泛起了一丝鱼肚白,祭天坛广场上已经集聚了数千名官员,今天是新帝登基的日子,在京的官员都必须参加,包括散官和致仕的官员,而军中除了参将以上非当值的将领也要一并参加大典,还有生活在京城的蒙古诸部的首领和头人,密密麻麻地站满了整个广场。
为了保证祭天大典不出现任何纰漏,贾赦亲自领着众人排演了三次,确保不会出任何问题。
正等待时,有十来个太监都喘吁吁跑来拍手儿,所有人都会意,知道是“来了,来了”,都在自己的位置站好。
祭天坛外,浩浩荡荡的黄罗伞盖旌旗长矛仪驾渐渐逼近。
祭天大典的流程十分繁琐,贾赦率领内阁和六部九卿堂官奏禀,请贾琥出发去祭天坛,然后贾琥乘坐龙舆出宫,金水桥前换乘辇车出皇城,从中华门出去,就是之前的大明门,后来的大周门。
辇车在昭亨门停住了,车门打开,贾琥走下辇车,进入了左门更衣。
冕服,是古代天子举行重大仪式时穿戴的礼服,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组成。
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即所谓的“十二章纹”纹样。
此外还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和小绶,玉钩、玉佩,金钩、玉环等,十分庄重华丽。
金色的阳光一点点冲破云层,就在这时,钟声敲响了,钟声在祭天坛的上空回荡。
整个广场上一片肃静。
沙沙的脚步声带着地面的震动传来了。
四行龙旗猎猎飘过,接着是迈着整齐有力步伐的一排排挎刀禁军,后面是举着御仗、吾仗、立瓜、卧瓜、星、钺等的仪驾队列,一队队过完,太常寺的寺丞小心翼翼引导贾琥向祭天坛走去。
祭天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