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皇后见朱棣说这话时的表情不像是在说笑,而是认真的,这让她又惊又疑:“陛下,为何要在民间给瞻基选正妃?”自古以来,皇室子弟的妃子都出自名门世家或者勋贵,几乎没有出身民间。瞻基这孩子日后也是要即位的,他的正妃按理说应该出身名门世家或者勋贵,而不是普通人家。
“防止外戚专权。”别看朱棣才当皇帝一两个月,但是他思考了很多事情,这其中包括朱瞻基以后的安排。
徐皇后听到朱棣这么说,瞬间明白他的意思,微微愕然了下,随即轻轻点了下头:“陛下,你的思虑是对的。”不管在哪个朝代,都会出现外戚把持朝政的事情。这些外戚基本上是名门世家,或者勋贵。如果外戚只是普通用人家,没有实力,也没有权利把持朝政。
朱瞻基自然也明白朱棣的意思,微微惊愕了下,在心里腹诽道,皇爷爷还真是深谋远虑,连我的正妃都考虑到了。
见徐皇后明白他的意图,朱棣扬起嘴角轻笑:“皇后,还是你了解朕。”
徐皇后闻言,嗔了一眼朱棣,戏谑道:“陛下,你还真是深谋远虑啊。”
朱棣看了一眼宝贝孙子,满脸慈爱地说道:“朕必须为瞻基安排好一切。”
“皇爷爷,其实你不用这么着急给我安排正妃,毕竟我还没有四岁。”虽然皇爷爷的话有些让他感动,但是他也有些哭笑不得。他四岁还不到,皇爷爷就急着给他安排正妃,真的是……没想到皇爷爷这么心急。
“一点也都不急,你的正妃要慢慢考察。等你长大,再去挑选正妃,再慢慢考察就晚了。”朱棣神色略微严肃地说道,“你的正妃虽然从民间挑选,但是也要处处优秀。”宝贝孙子才三岁多,但是朱棣已经为朱瞻基以后的婚事操碎了心。
朱瞻基:“……”他还只是一个孩子,现在跟他说正妃的事是不是不太适合啊。
“你皇爷爷说的对,现在就得慢慢挑选,慢慢考察了。”徐皇后非常赞成朱棣的话,暗暗在心里决定,开始给宝贝孙子挑选正妃。
见皇爷爷和皇祖母坚持从现在给他挑选正妃,朱瞻基在心里无语地翻了个白眼。
“唉,随你们的便吧。”反正他又不是现在就成亲。皇爷爷和皇祖母他们想要考察就考察吧。
“怎么,给你挑选正妃,你还不乐意啊?”徐皇后故意逗朱瞻基,“长大不想娶正妃吗?”
“皇祖母,我现在还小,娶正妃还要十几年,我为什么现在就要考虑正妃的事情啊。”朱瞻基实在是没忍住,还是送给徐皇后一个白眼,“我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长大,好好读书,你不觉得你现在跟我说娶正妃不合适吗?”
徐皇后瞧着孙子一副不耐烦的模样,以为他还小,不懂正妃是什么,就没有再说这事。
“好好好,是皇祖母不对,皇祖母不说了。”
朱瞻基没有再搭理徐皇后,低头继续吃饭。
朱棣也没有跟徐皇后说朱瞻基的正妃一事,转移话题说起藩王回封地一事。
周王暂时不回封地,继续留在京师与朱棣团聚。对于自己的亲弟弟之前的遭遇,朱棣是十分心疼,想留周王在京师一段时间。再说,他们亲兄弟俩也很多年没有见面了。《大明皇太孙日常》,牢记网址:m.1.宁王在徐皇后的封后大典的第二天,就带着宁王妃和朱盘烒起身去南昌。临走的时候,朱盘烒抱着朱瞻基嚎头大哭,完全不想和朱瞻基分开。最后,还是宁王强硬地把他拽上马车,这才让他和朱瞻基分开。
在宁王离开后的第二天,汉王朱高煦也出发前往云南。
朱棣原本打算过几天让朱高煦去云南封地,没想到汉王自己主动提出回云南封地。这让朱棣和徐皇后都有些意外,不过随即他们想到前段时日汉王府发生的事情,汉王这么急着想要离开南京也很正常。
朱高煦离开的那一天,朱棣和徐皇后是不可能出宫送他的。朱高炽带着朱瞻基送他到城外。
朱高炽送朱高煦的时候,原以为朱高煦又会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没想到朱高煦表现地非常老实。准确来说,表现地非常有“兄弟情”。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临走前会和自己的兄长表现兄弟之情,一点也不奇怪。不过,要是汉王朱高煦,那就非常古怪了。
朱高煦临走前,让朱高炽帮他多多孝顺朱棣和徐皇后。他还说会经常写信给朱高炽,也会寄一些云南的土特产给朱高炽。
他还和颜悦色地对朱瞻基说了一番话,让朱瞻基乖乖地听朱棣和徐皇后的话,也让朱瞻基好好孝顺他的皇爷爷和皇祖母。
朱瞻基跟他爹爹朱高炽一样觉得他二叔很不对劲。用朱瞻基的话来说,他二叔是不是哪根筋搭错了,居然会说出这么客气的话。
虽然不知道朱高煦在打什么主意,朱高炽他们父子俩也装作一副依依不舍地样子送走了朱高煦。
至于赵王朱高燧,原本他也要回封地的,但是赵王妃生产在即,他们暂时无法动身回封地,只能等赵王妃生下孩子再说。
自从汉王妃生产时出了一样,赵王妃再也不敢出城散心,老老实实地待在赵王府待产。
“老三媳妇下个月就要生了。”赵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