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皇帝先给了太子,自己则来到胤禌身边,准备上手试试。
见皇帝挺感兴趣,大家传阅时就更认真了。等最后的十四阿哥也确定看完了,皇帝手边已经多了好几张一模一样的。
“太子?”皇帝先点了太子的名儿。
“是,皇阿玛。”太子殿下站出来,“儿臣觉得,十一弟的法子挺好。只是这宫里宫外的,十一弟可能见得少了。印书的法子总归这几种,这既不是最好的,也不能说是最差的。”
“儿臣倒和太子殿下有不同的看法。”大阿哥胤禔如是说,引得几个人神色变了变。
“说说。”皇帝让他继续。
“是,皇阿玛。儿臣经常出门在外,沿途见多了为了读书起早贪黑抄书的小子,这夏日里还好,到了冬日,人能熬得住,手也熬不住。”大阿哥胤禔看了看那书案上的,“依儿臣之见,十一弟的这法子看上去简单得很,也花不了多少钱。若是每个地方都能有,那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就有福了。”
大阿哥说完,就施了礼退了回去。只是这无逸斋里,气氛明显不同了。不过皇帝没着急,让三阿哥胤祉继续说。
“回皇阿玛,儿臣倒是有幸见过几种印书的法子。十一弟的这种,要说方便,那是真方便。不过这宫外,差不多的法子也是有的。如果就像大哥所说,专门用来给读不起书的人家印的话,他们买的起书了,那就是大大的善举。”
三阿哥说完,轮到四阿哥了。
“皇阿玛,儿臣能先问问十一弟吗?”但他没有直接说。
“问。”皇帝点头。
“敢问十一弟,为何要做这个?”
“十一,说说你的原因。”皇帝也想知道。之前倒是听过一耳朵,但站得远了,不甚分明。
“回皇阿玛,这物件儿不是儿子做的。”然而胤禌上来,就先否了这一点,但他没说具体是谁做的。
这话一出,倒让其他所有的皇子阿哥,另眼相看了。
“一开始,儿子也只觉得这印起书来方便了不少。可多试了几次以后,一个想法便冒了出来。就跟大哥说的一样,穷苦人家的孩子要读书太难了。”
“儿子就想,既然这印书这么简单,何不将书印好了,送给读不起书的人家呢。”胤禌见大家有所笑意,就把话一转,“可书里说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是一样的。儿子总不能一辈子都印了书,送人吧。”
“那你可想了什么好法子?”皇帝脸上也带了笑。
“回皇阿玛,儿子的想法天真了,说出来也就博您一笑。”胤禌向着皇帝行了一礼,“儿子想,既然送书不是法子,那就以朝廷的名义建书馆。”
他话说完,头还没有抬呢,就能感受到大家都看着他。
“建书馆?这确实是天真了。”皇帝轻道,“不过既然说了,就说完吧。”
“是,皇阿玛。”胤禌站直了身子,“儿子想的书馆,如果真建起来了,那么最终每个县城都会至少有一个。这样的书馆,只要有读书意向的人,就可以进去翻阅、借览,无需花钱。”
到了这里,众人都觉得十一阿哥是有自知之明的,这想法确实天真了。
“书馆里的书,不需要多精致,多珍贵。历年的考题,大家的书画,甚至于皇阿玛的每一道谕令,都可以通过书馆展示给天下学子看。”
胤禌还在说,然而才片刻的功夫,听着的皇帝、太子及诸皇子立马改变了看法。甚至于,他们能想到更多。
“书馆虽是不用花钱的地方,可也是要有规矩的。具体什么样的人能进,什么样的人不能进,还需细细划分。如此,读得起书的学子们,就可以在学堂之外与更多人交流。而读不起书的人,也能有读书的机会。”
“当然,建书馆是个花钱的大事儿。所以儿子又想,如果京城以朝廷的名义建书馆,叫京城书馆的话。那么到了地方,可以让当地人捐赠。书馆的名字还叫当地某某书馆,但也可以叫捐赠人名字的书馆。”
这样一来,有钱人家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也就大大地减少了朝廷的支出。
“好了,十一。今儿就到这里吧。”坐在上面的皇帝抬了手,止住了还没说完的十一阿哥。
他看向下面几位年高德重却又一直安静的师傅们,又看了看自己的儿子,个个年轻正时候,就是毛躁了些,连太子都静不下心来。
“今儿回去,都想想吧。十一的法子,可不可行。”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亚亚”的营养液,谢谢“善惠”的地雷,谢谢“游手好闲妞”的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