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诸葛亮奏对(2 / 3)

刘备拔出腰间的佩剑,凝思片刻,在地上轻轻写下一横。

“就测这个,一。”刘备微笑道,“烦请先生测测,我等此番能否迎回天子,令大汉一如往昔。”

一这个字是最简单的字,解释起来也最是多变。

诸葛亮凝神看了片刻,很快露出笑容,诚恳地道:

“一,乃‘死’的第一笔,也是‘生’的最后一笔。

所谓死首生尾,这是大难之后恢复之相。

大汉立国四百载,曾有王莽乱政,掀起天下大乱,后有光武平定大乱。

如今天下便如当年一般,动乱已久,便离恢复不远了。”

“是吗?”刘备有点后悔当年读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对这种学问完全不通,随手画了一横居然还有这么多的解释。

不过,这解释倒是让刘备心中难得一振。

他之前看着天下满目疮痍,又听说天子蒙尘,众多公卿被杀狗一样屠戮时多少有点灰心失落。

可现在……

他看着面前这个少年,虽然他并没有展现什么神异之术,但刘备还是忍不住生出几分亲切。

“如何才能向死而生,恢复大汉?”

诸葛亮的心怦怦直跳。

他本想藏拙,安守一个神棍的身份,可面对刘备的提问,他却终究不肯忍耐。

他背过手上羽扇,与刘备并肩而立眺望远处的风起云涌,沉声道:

“如刘使君所言,济大事当以人为本。

中原乱战,百姓流离逃亡,或沦为奴婢,或被踏做白骨烂泥。

刘使君地跨豫州、徐州、扬州,江北受兵灾极多,百姓最是痛苦,极盼明主,使君当与吕奉先、徐元直共结生死,同迎天子,以义旗聚集天下百姓来投,南和刘表,北击袁绍,西惩胡羯。

待北方安定,使君勤修仁义,持节亲请巴蜀、荆楚、扬州三刘入雒,若有不至,则祭告宗庙讨之,如此东南安敢以一隅叛神州?

如此汉室可兴,王业必安,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刘备心中澎湃,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他之前曾经与鲁肃在榻上商议天下大势,鲁肃认为袁绍太强,难以图之,当结好吕布徐庶,以黄河分界,与袁绍二分天下分庭抗礼。

可“左慈”的推算却更进一步。

他认为结好南方之后,应当先集中全力剿灭天下最强的袁绍,之后刘璋、刘表、刘繇都是汉室宗亲,刘备只要亲自请他们入雒商议大事,将他们封为三公,就在祖宗宗庙那跟祖宗说他们不孝,再名正言顺讨伐。

而且刘繇跟刘备的关系很默契,真有这一日,刘繇肯定二话不说先跑来做个表率,刘璋又是刘备的晚辈,不相信他有这个胆量对抗已经统一的北方大汉王朝。

先不论左慈与鲁肃的方略谁更胜一筹,光是这份见识,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凡人。

不会错!

这就是徐元直让我寻找的那位大才,没想到竟然是这般少年。

刘备满面春风,用力抓住诸葛亮的双臂,声音已经微微发颤:

“备,愚钝不堪,不知先生可愿教我?”

“然。”诸葛亮笑着,一时感觉眼前蒙上一层水雾。

他好像隐约看到这位意气风发的壮年北地汉子衰老垂暮时壮志未酬,含恨而终的模样。

他好像隐约看到了多年后自己从意气风发到垂垂老矣,在秋风中涕泪纵横的模样。

他好像隐约感觉到要是自己答应了,前方一定是一条荆棘密布困难重重甚至永远不能回头的险路绝路。

可纵然知道这条路极其辛苦,诸葛亮仍是感觉五内热血翻腾,轻轻拜在地上,冲刘备诚恳而决绝地道:

“为图将军之志,亮愿效犬马之劳!”

“亮?”刘备感觉心内一根弦被用力波动,他搀扶起诸葛亮的臂膀,呆呆地道,“足下是……”

“在下诸葛亮。”他微笑道,“不过现在,还在冒充左慈。”

·

艾先生在远处抓耳挠腮地看着刘备和左慈相谈甚欢,心中着实有点焦急。

彼其娘之啊,刘备这厮又开始了啊,挖墙脚挖到老子手上了。

他想起自己第一个小弟昌豨就是这样被刘备挖走,这会儿自己准备请出山的左道长居然也跟刘备相谈甚欢,艾先生气的捏紧拳头,赶紧对一边的曹性道:

“老五,你快点帮我想办法弄死刘备啊。”

曹性懒洋洋的剔牙,笑眯眯地道:

“这种事情想起我来了,我打不过他们啊。”

“你也是天下英雄啊,射术很厉害的,赶紧给他一箭啊。”

正说着,只见左慈向刘备下拜,刘备又搀扶起了左慈,两人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把臂大笑,笑得非常欢乐,艾先生更是感觉自己被牛了一样暴跳如雷。

“哇,这个刘备果然是个畜生东西啊,左道长明明是我先挖掘的人才,他这是在做什么?

是想诱惑左道长去他那吗?凭什么啊,我不能忍,刘备这分明是针对我,怎么左道长这种高人也会被刘备给蛊惑啊。”

曹性幸灾乐祸地道:

“怎么了啊,人家英雄惜豪杰,还用得着你来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