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天命算个屁(2 / 2)

首领,韩遂有勇有谋,多年前就首倡义举,为什么一直都要奉别人为首领,我看这凉州的主事之人应该由你韩遂来担任!

面色白皙,天生笑脸的韩遂表情非常镇定,一眼就能看出杨秋这心中到底是什么念头。

凉州军说白了就是叛军,天下未定,之后如何还不知晓,如果作为随从,之后老大死了终究还能和解,要是被推成了首领,将来的报道出了什么偏差,不杀你杀谁?

北宫伯玉不傻,韩遂也不傻,韩遂手下的这些军头都不傻,他们粗犷的外表下各种小心思错综复杂,唯一的共同点都是只看眼前,以后的事情……呵呵,先活到那时候再说吧。

韩遂看着杨秋,缓缓揉了揉膝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径自走到帐门前,看着稀稀拉拉飘落下来的雪花,微笑道:

“当年武王伐纣自周原起兵,约定甲子日抵达殷都,一路暴雨连绵不绝,周人疲惫不堪,而武王却强令进军,而那时,天上太岁当头(木星升起),主大凶,又有天雷坠落击杀武王车马,渡船的旗杆也在黄河中被狂风吹成三段,连一向沉稳的周公也畏惧非常。

到了邢丘,周遭已成泽国,马车深陷泥中不得脱,之后散宜生烧龟甲、用草棍占卜,得大凶之相,武王问太公,还能进军吗?

太公愤怒地说‘枯草朽骨,安可知乎?’又说大雨是在洗涤我们的兵器,旗杆断成三段是要兵分三路攻打纣王。

之后大军前进,在暴雨初晴的黎明,武王念出《牧誓》,挥戈猛进,果然成功,什么天命,什么兆头,嘿,都是鬼话而已,此事自古太公已知,何足道哉?”

杨秋被韩遂突然爆出来的这段唯物主义箴言震得一愣一愣的,武王伐纣,他们这些没读过几天书的人也知道是天命所归,可听韩遂说的有鼻子有眼,杨秋这才知道原来这一路上出现了这么多的不祥之兆,而且还是冒着大雨远征之后立刻与敌人决战,反正杨秋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这还不是主要的。

杨秋觉得这个故事最幽默的地方在于,周人在自己关键一战中都不相信所谓的“天象”,而是自己来解构“天命”,可之后这么多年,他们还是恭恭敬敬地敬畏天地,而大汉也讲究一个天人感应,恭恭敬敬地查询天的意图。

如果韩遂的故事不是他自己编的,这不是说明……

“高祖当年斩蛇起义,也没有如舜帝、大禹、成汤、武王、秦皇一般多年数代积攒,却能一举成功。

太史公说是天意,若是我说,天意根本管不了让何人主掌天下!

如今我等又从周原发兵,汇聚关中义士讨伐无道之人,若是成功了……若是成功了……”

韩遂的文化水平就算拿到中原也是相当高的水平,凉州其他人已经接受自己就是没文化、就是蛮子的事实,只有韩遂自己并不接受。

他从一个俘虏一点点做到现在,心中已经渐渐有了点天命在我的感觉。

只可惜身边的人都是虫豸,马腾、杨秋、程银、马玩这些人都是虫豸,跟他们在一起韩遂也不过是曲意逢迎,从没有一天开心过。

不过现在的形势还算不错,宁辑将军段煨终于降了,张绣、贾诩也愿意投靠韩遂,甚至正在南阳苦苦挣扎的曹操也表达了对韩遂的善意,希望能与韩遂联合起来,攻打盘踞在中原的吕布。

“将军大志,属下着实惭愧啊。”杨秋讨好地说着,满脸谦卑之色。

韩遂满脸微笑,却没有相信杨秋。

多年来,他对凉州这些人已经非常了解,杨秋等人成事的野心没有多少,坏事的决心却一直非常坚定。

不久之前韩遂还在跟众人打的昏天黑地,只是关中实在是没有粮草,他们才在贾诩的劝说下一起联盟东出,以后做啥不好说,反正现在联盟的主要目的是要饭。

所以谁是老大、之后要进攻哪里、再然后该怎么做都是走一步想一步,要是抓不住段煨,马腾韩遂之前都研究过分行李的事了。

这次会盟对别人来说不过是玩闹,对韩遂来说却有重要的意义。

他准备在会盟中将刚才说给杨秋的话再说一遍,破除众人对所谓天命的认识,之后凉州军横扫中原,段煨做武王,我做周公,马腾做太公望,杨秋……

韩遂还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之中,突然听见外面有人轻轻呼唤他,正是阎行的声音。

“怎么了?”韩遂轻声问。

“烦请将军借一步说话。”阎行的声音颇为焦急,怕是有大事发生。

杨秋就在韩遂身边,好奇宝宝一样支着耳朵听着,韩遂见他完全没有回避的觉悟,也只能翻了个白眼,苦笑道:

“不必如此,杨将军是自己人,进来答话便是。”

阎行沉默片刻,还是缓步入内,见韩遂和杨秋望眼欲穿的看着他,他无奈地道:

“将军,听闻马超要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