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岭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岭南,是中原王朝开发得最晚的一块地。
夏商时期,汉人,或者说华夏人便将关中至河南洛阳汴州一带开发到了极致。
到了周朝,华夏人便将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成了根。
直至秦汉,才将岭南这块土地纳入了中土。
但秦汉依旧未曾对岭南之地进行大规模的垦荒开荒,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将岭南当成犯人流放之地。
岭南真正走上中原王朝的政治舞台,是六百多年前的隋唐时期。
那时的冯氏家族在岭南繁衍生息,一家便占据了岭南数十州之地。
时值隋末乱世,岭南有冯家庇护,未曾陷入乱世之中。
便有人给彼时冯家家主冯盎提议,据五岭之天险,将中国一分为二,行南越武帝赵佗旧事,自立为王。
但冯盎以祖母冼夫人的教导不可违背为由,自愿纳土归附,使得彼时国力羸弱的唐王朝,不费一兵一卒便将岭南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治下。
冼夫人何许人也,岭南百族之母,历仕三朝七帝,即便中原大乱,依旧忠义为国,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大贤之人。
唐时魏徵于《隋书》评价冼夫人:“夫称妇人之德,皆以柔顺为先,斯乃举其中庸,未臻其极者也。至于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唯义所在,考之图史,亦何世而无哉!”
宋时苏东坡写诗评价她是:“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积乱,犀渠破余疑。”
后世的周总理评价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民间更是为她修庙立像,尊奉为“岭南圣母”、“圣母娘娘”、“天南圣母”、“洗太亚婆”、“南海保护神”、“清福夫人”、“懿美夫人”、“梁沙婆”、“儋耳婆”、“爱神”......
历代为奉祀冼夫人而修建的冼太庙从辽东至琼州,从广东到广西,乃至东南亚半岛,民间的,官方的,不下两千多处。
正是因为冼夫人的存在,岭南才没有在隋末乱世之时脱离中原,成为游离于汉土之外的国度。
也正是因为冼夫人的存在,才让中原王朝真正的重视起来岭南这块土地。
而到了宋明,岭南已是中原王朝沟通世界的桥头堡。
而广州,便是桥头堡上最闪耀的那颗明珠。
陈堪站在宝船的船头,静静的看着珠江出海口东侧的那座大城,心里说不上来是个什么感觉。
广州是座大城,从古至今都是。
唐宋时期,广州就已经是一座超过二十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到了大明,广州的人口更是一度超过了五十万大关。
这个时代,五十万人,已经是很多国家的人口总数,整个大明,也就南京,北京,杭州,扬州,成都,泉州,明州等寥寥几座城市能与广州比肩。
这里聚集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商人。
还有大海以南所有国度的使节,也都会选择从广州登陆,再走陆路到达中原本土。
陈堪本以为回到大明,回到大明的城池里,他会很高兴。
但事实上,他现在很难形容自己是个什么心情。
只因那些遥远到让他已经开始模糊的记忆,随着舰队逐渐靠近码头,又开始清晰起来。
是的,那些本来已经快要遗忘的记忆,又清晰起来了。
陈堪是江南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他曾在广州生活过很长,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尽管那座广州城与大明的完全不是一座,但熟悉的名字,熟悉的海岸,熟悉的珠江三角洲,似乎让两个时空逐渐重叠了。
舰队逐渐靠岸,陈堪的心情也越加复杂。
早在三天前,陈堪便已经派出使节告知了广州知府黄端,舰队要在广州停靠。
所以此时的广州码头已经被广州府衙役清空,在陈堪的舰队未曾离开之前,这座码头将不会再允许任何民用船只停靠。
好在广州最不缺的就是码头,所以陈堪征用广州码头倒也没有激起民怨。
宝船逐渐靠岸,广州知府黄端已经带着一干属官等在码头边上,陈堪只带了宋青等几个高级将领和阿拉的使节团下船。
广州与琼州临南县不同,广州当地是有自己的驻军的,陈堪的大军只能留在船上。
就算要下船放松一下,也只能是少数人轮换着下船,否则就会被当地驻军视为挑衅。
陈堪遇到山东水师的时候要求他们至少在离自己三里开外的地方驻扎,便是因为这个道理。
而带上阿拉的使节团,则是因为他们的目的地到了。
到了广州,地方官府自然会派人一路护送使节团进京,阿拉也就没必要跟陈堪一起走了。
一开始,陈堪本来没想在广州停驻,主要是怕见了云娘尴尬。
但他迫切的需要知道大明最近的局势,又不得不来。
收拾好心情,陈堪迅速下了甲板。
“哈哈哈哈哈,侯爷驾至广州,我这小小的广州城蓬荜生辉啊。”
黄端一阵哈哈大笑之后,迅速领着一群属官快步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