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地方夏季多雨,秋季多雨,就算是土质好,也是不好种棉的。再说那里稻子一年两熟,轻易不会有人把稻子拔了种棉花。最重要是不能种。
这棉花最忌讳雨水太多,所以江南附近几个大郡府都是种不成的。
他们这边棉花多,那边种不成,当然要运过去卖。
等周小公子说完,所有人又看向纪彬,原来他信里说的都是真的,他是真的仔细考虑过这件事。知道宿勤郡卖不好的,可以卖到江南两浙。可是他们还抱着可以把棉花卖高价的打算。
其中一个棉商知道四千文的高价肯定是没了,当然他们之前想的是,三千五百文卖给各个彩帛店,这是进货价。零售价当然是四千文一两,再不行三千八百文一两,反正价格不能低。
可听完周小公子,纪彬,詹明的分析。
高价梦已然是破灭了。
这棉商开口道∶不知周公子,纪老板,觉得今年的棉花应该放到多少合适?我们心里都有个差不多的价格,也不至于太混乱。
其实棉商主要想问周公子,可不知道话一转口,就把纪彬也带上了。这纪彬年龄比他孙儿年纪都小啊。
周小公子随口道∶我以为在两干三百文到两干八百文之间的价格都可以,当然了是一两棉花的价。
纪老板觉得呢?
纪老板觉得没什么,反正这个价也是他说的。只是没想到真的成了宿勤郡棉花的流通价?害,早知道不应该随口乱说的。